贺中丞半洲蔡公平二南诗
明 · 湛若水
楼台斧钺临边城,神武不杀称天兵。
潢池弄兵非赤子,生黎熟黎皆苍生。
安南甫下下海南,一岁两鼓鲸波清。
功成徒闻万骨朽,轮台诸将同留名。
潢池弄兵非赤子,生黎熟黎皆苍生。
安南甫下下海南,一岁两鼓鲸波清。
功成徒闻万骨朽,轮台诸将同留名。
鉴赏
此诗由明代诗人湛若水所作,名为《贺中丞半洲蔡公平二南诗》。湛若水以深邃的洞察力和丰富的历史知识,描绘了古代战争的复杂性和人性的深刻矛盾。
首句“楼台斧钺临边城,神武不杀称天兵”,描绘了战争前夕的紧张氛围,楼台之上,斧钺在手,士兵们严阵以待,展现了一种威严而神圣的气势,但同时强调了“神武不杀”的理念,即虽有武力,却以仁德为先,不滥杀无辜,彰显了古代军事领袖的道德风范。
接着,“潢池弄兵非赤子,生黎熟黎皆苍生”两句,揭示了战争中的无辜者——无论是初涉战乱的孩童还是饱经沧桑的老人,都是需要保护的生命,强调了战争的残酷性以及对生命的尊重,体现了诗人对人性深处的关怀与思考。
“安南甫下下海南,一岁两鼓鲸波清”描述了战争的胜利,通过“安南”、“海南”等地的收复,展现了战争的成果,同时也暗示了战争的激烈与艰苦,以及最终的和平与安宁。
最后,“功成徒闻万骨朽,轮台诸将同留名”表达了对战争牺牲者的哀悼,以及对战争胜利者的纪念。虽然无数生命在战争中消逝,但他们的英勇事迹将被后人铭记,成为历史的一部分。这不仅是对英雄的颂扬,也是对和平的渴望,提醒人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湛若水对历史事件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他对人性、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