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曾知閤相宜堂赏析

曾知閤相宜堂

宋 · 释宝昙
竹不解俗语,颇识天语香。
经年北窗梦,十倍西湖凉。
隐几湖上人,恰恰脩竹长。
有时共竹语,风雨撼一床。
屋间恐飞去,著绣围上方。
念君爱臣心,如爱竹在傍。
亦如夜深月,照我冰雪肠。
闲官固自好,要地庸何伤。
约束万卷书,提携双锦囊。
日边有新宅,不种一亩桑。
朝回碧幢底,真上相宜堂。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宝昙的作品《曾知閤相宜堂》,诗人以竹子为媒介,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深敬意和对官场生活的独特见解。首句“竹不解俗语,颇识天语香”,以竹的清高与天籁之音相映,暗示了朋友的高洁品格。接下来,“经年北窗梦,十倍西湖凉”描绘了朋友在清凉的北窗下做着美梦,其心境超然物外。

“隐几湖上人,恰恰脩竹长”描绘了朋友隐居湖畔,与修竹相伴的生活,流露出宁静淡泊的气息。“有时共竹语,风雨撼一床”则写出朋友与竹子的亲密交流,即使风雨交加,也无妨其心境的宁静。诗人还以“屋间恐飞去,著绣围上方”表达对朋友地位的担忧,但又以“念君爱臣心,如爱竹在傍”肯定其忠诚之心。

“闲官固自好,要地庸何伤”表明诗人认为无论官职大小,只要心怀仁爱,都能保持高尚情操。接下来的诗句中,“约束万卷书,提携双锦囊”赞美朋友学识渊博,富有智慧。“日边有新宅,不种一亩桑”暗指朋友虽身处高位,但仍保持简朴生活态度。“朝回碧幢底,真上相宜堂”则以“碧幢”象征清廉,表达对朋友品性与居所的赞赏。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竹寓人,既赞美了朋友的高洁品质,也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独到见解,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