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水合流
唐 · 李沛
禹凿山川地,因通四水流。
萦回过凤阙,会合出皇州。
天影长波里,寒声古度头。
入河无昼夜,归海有谦柔。
顺物宜投石,逢时可载舟。
羡鱼犹未已,临水欲垂钩。
萦回过凤阙,会合出皇州。
天影长波里,寒声古度头。
入河无昼夜,归海有谦柔。
顺物宜投石,逢时可载舟。
羡鱼犹未已,临水欲垂钩。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禹:大禹。凿:开凿。
山川:山脉河流。
凤阙:凤凰宫阙。
皇州:皇家都城。
天影:天空倒影。
寒声:古老的水声。
谦柔:谦逊柔和。
投石:投入水中。
载舟:承载船只。
羡鱼:羡慕鱼儿。
垂钩:垂钓。
翻译
大禹开凿山脉河流,使得四方水流畅通水道蜿蜒经过凤凰宫阙,最终汇聚于皇家都城
天空倒映在广阔的水面,水声带着古老的韵律
江河日夜流淌,汇入大海时则显得谦逊柔和
顺应自然,石头可以投入水中,时机合适时船只也能承载
我羡慕鱼儿自由,临近水边想要垂钓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片开阔的山川地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诗人内心的豁达。诗中“禹凿山川地”一句直接点明了古代圣王禹的伟业,即开辟河道、治理水患之事,从而引出四水合流的壮观景象。
"萦回过凤阙,会合出皇州"中,“萦回”形容山势曲折,如同美丽的女子发髻;“凤阙”则是对山名的拟人化表达,增添了一份神秘与高贵。四水汇聚后流向“皇州”,不仅指具体的地理位置,更寓意着一种文化和政治中心的繁荣。
"天影长波里,寒声古度头"则是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绘水景,天空的倒映在水中形成长长的波纹,而“寒声”则透露出时间的久远与自然之声的肃穆。
"入河无昼夜,归海有谦柔"一句通过对昼夜变化的忽略和对归宿时的谦逊态度的描绘,表达了水流不分昼夜地向前推进,最终回归大海时的顺应与柔和。
"顺物宜投石,逢时可载舟"则是诗人对于自然规律的洞察与顺应,从“投石”到“载舟”,展示了水流力量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随时节而异的适应性。
最后,“羡鱼犹未已,临水欲垂钩”表达了诗人对渔夫生活的羡慕,以及即将开始的捕鱼行动。这不仅是对自然生灵的一种向往,也是对一种简单、宁静生活方式的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川河流的描写,展示了大自然的壮美与生命力的旺盛,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顺应自然、追求心灵平和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