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虏酋被戕淮南渐平喜而作诗
宋 · 庞谦孺
圣主久临御,戢戈息生灵。
狂胡犯天纪,跃马舍虏庭。
四海涨烽烟,白昼亦晦冥。
不惟师无名,岂有间可乘。
大将失经略,淮壖气如蒸。
虏骑犯和州,采石势不胜。
登坛刑白马,意气甚凭陵。
朝廷颇忧虞,众心若摇旌。
谁知肘腋祸,自彼萧墙兴。
皇天相我多,一失遂有能。
黔黎卖钗钏,果见酒价腾。
坐收不战功,宵旰今已宁。
宸章粲星斗,蜂目见丹青。
行行若死然,此亦不足称。
谁云暴无伤,以兹庶可惩。
狂胡犯天纪,跃马舍虏庭。
四海涨烽烟,白昼亦晦冥。
不惟师无名,岂有间可乘。
大将失经略,淮壖气如蒸。
虏骑犯和州,采石势不胜。
登坛刑白马,意气甚凭陵。
朝廷颇忧虞,众心若摇旌。
谁知肘腋祸,自彼萧墙兴。
皇天相我多,一失遂有能。
黔黎卖钗钏,果见酒价腾。
坐收不战功,宵旰今已宁。
宸章粲星斗,蜂目见丹青。
行行若死然,此亦不足称。
谁云暴无伤,以兹庶可惩。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圣主:指圣明的君主。戢戈:停止战争。
萧墙:内乱,比喻内部问题。
黔黎:百姓,泛指民众。
宵旰:形容帝王勤于政务。
蜂目:比喻众多的眼睛,形容事物繁多。
翻译
圣明君主长久统治,停止战争,让百姓安宁。狂妄的胡人违反天道,策马闯入敌人的庭院。
天下各地战火纷飞,白天也变得阴暗。
不仅是因为没有出兵的理由,更无隙可乘来进攻。
将领失去战略规划,淮河边的气氛紧张如蒸笼。
敌军侵犯和州,采石城形势危急难以抵挡。
登上祭坛杀白马祭天,气势凌人。
朝廷深感忧虑,人心动荡不安。
谁能想到,内部的祸患反而起于亲近之人。
上天保佑我方,一次失误却带来转机。
平民百姓卖掉首饰,物价上涨,酒价腾贵。
无需交战就收获了胜利,夜晚和白天都已安宁。
皇帝的诏书如星辰璀璨,清晰可见。
虽然表面平静,但这不足以称赞。
有人说暴政无害,但也许这能作为教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宋朝时期皇帝明智地停止战争,以安抚百姓,抵御外敌入侵的情景。诗人首先赞扬了圣主的英明决策,使得战火得以平息,人民得以安宁。接着,他描述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和战争带来的混乱,以及朝廷对于军事失利的忧虑。
然而,关键时刻,国家内部的叛乱成为真正的威胁,这使得胜利来得更加不易。诗中提到“谁知肘腋祸,自彼萧墙兴”,揭示了内乱的重要性。尽管如此,皇天庇佑,国家最终不战而胜,市场上的物品价格因战争结束而恢复正常,表明社会秩序得到了恢复。
诗人认为,虽然表面上看似敌人强大,但这次胜利起到了警示作用,表明暴政并非无法战胜,只要能妥善处理内部问题,就能防止类似悲剧重演。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和平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