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冯温往河外
唐 · 薛能
琴剑事行装,河关出北方。
秦音尽河内,魏画自黎阳。
野日村苗熟,秋霜馆叶黄。
风沙问船处,应得立清漳。
秦音尽河内,魏画自黎阳。
野日村苗熟,秋霜馆叶黄。
风沙问船处,应得立清漳。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琴剑:泛指文人雅士的随身物品,象征着诗人的身份和情怀。河关:古代的边关要塞,可能指的是黄河沿岸的关隘。
秦音:指秦地的音乐风格,代表了地域文化特色。
黎阳:古地名,在今河南省北部,与魏画相对,暗示诗人行程路线。
野日:野外的太阳,描绘出乡村景象。
船处:指河流或湖泊边的停船点。
清漳:漳河,发源于山西,流经河北,此处形容漳河水清澈。
翻译
带着琴剑和行装,我离开河关向北行。秦地的音乐在河内回响,魏地的绘画出自黎阳。
田野里的太阳照耀着成熟的庄稼,秋霜染黄了馆阁的叶子。
在风沙中寻找船只停泊的地方,应该就在清澈的漳水边。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薛能的《送冯温往河外》,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诗中的意境雄浑,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
"琴剑事行装,河关出北方。" 开篇两句,既点明了送别的对象是喜爱音乐和武术的朋友,又设定了送别的地点是在河关北上的广阔背景中进行。琴与剑不仅是生活的装饰,也寄寓着主人对友人才艺与勇气的赞赏。
"秦音尽河内,魏画自黎阳。" 这两句诗将视角转向更宽广的地理范围,"秦音"和"魏画"都是历史文化的象征,它们分别指代了秦地的音乐和魏国的绘画艺术。这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古代文化的敬仰,也映射出友人将要踏上的广阔旅程。
"野日村苗熟,秋霜馆叶黄。" 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一幅农村秋收图景,"野日村苗熟"表明了季节的成熟与丰饶,而"秋霜馆叶黄"则是对时间流逝与自然界的变迁做出的写照。这里的"馆"可能指的是诗人或友人的居所,它被秋霜染黄,显得格外凄凉。
最后两句"风沙问船处,应得立清漳。" 中的"风沙问船处"让读者感受到送别时刻的动荡心情和对远行朋友安全的关切,而"应得立清漳"则透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期许与祝愿,希望他能在未来的旅途中保持一份清醒与坚定。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与历史文化的巧妙融合,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别时的复杂情感,以及对其未来之路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