禧江晚眺
明 · 黄仲昭
江头二月草萋萋,吟倚东风望欲迷。
日落海门烟水暝,雨收江浦树云低。
潮头生自湄州北,山势来从禧水西。
景物役人归路晚,马蹄踏碎落花泥。
日落海门烟水暝,雨收江浦树云低。
潮头生自湄州北,山势来从禧水西。
景物役人归路晚,马蹄踏碎落花泥。
鉴赏
此诗描绘了明末春日傍晚时分,站在江边所见的壮丽景色。首句“江头二月草萋萋”以“萋萋”二字生动地描绘出二月江边草木茂盛的景象,为整幅画面铺垫了生机勃勃的基调。接着,“吟倚东风望欲迷”一句,通过诗人倚靠在东风中远眺的场景,营造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深深沉醉。
“日落海门烟水暝,雨收江浦树云低”两句,将时间推移到傍晚时分,太阳缓缓下落,海门处烟雾弥漫,水面上一片昏暗,而雨后初晴,江边的树木被云雾笼罩,显得格外低垂。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变换,也巧妙地运用了光影和色彩的对比,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潮头生自湄州北,山势来从禧水西”则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视线引向远方,描绘了潮水从湄州北面涌来,山脉从禧水西边蜿蜒而来的情景。这种宏大的自然景观,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地理环境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最后,“景物役人归路晚,马蹄踏碎落花泥”一句,将视角拉回至诗人自身,通过“景物役人”的表述,表达了自然美景对人的吸引与影响,使得诗人忘记了归途,直至马蹄踏过落花,才意识到时间已晚。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瞬间。
整体而言,这首《禧江晚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的江边黄昏图景,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闲适状态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