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残腊独出二首(其二)赏析

残腊独出二首(其二)

宋 · 苏轼
江边有微行,诘曲背城市。
平湖春草合,步到栖禅寺。
堂空不见人,老稚掩关睡。
所营在一食,食已宁复事。
客来岂无得,施子净扫地。
风松独不静,送我作鼓吹。

注释

江边:河边。
微行:悄悄出行。
诘曲:弯曲,曲折。
背:避开。
城市:都市。
合:茂盛。
步到:步行到达。
栖禅寺:寺庙名。
堂空:空荡荡。
不见人:无人。
老稚:老少。
掩关睡:关门睡觉。
一食:一日之食。
宁复事:不再有其他事情。
客来:有客人来。
岂无得:并非没有收获。
施子:施舍的人。
净扫地:打扫地面。
风松:风中的松树。
独不静:独自不安静。
鼓吹:演奏乐曲。

翻译

在江边悄悄出行,避开城市的喧嚣。
春天的湖面草木茂盛,我步行来到栖禅寺。
寺内空荡无人,老少都关门安睡。
他们只关心一日三餐,吃饱后就无他求。
客人来访,虽然不多,至少有人为我打扫地面。
只有风中的松树独自不静,仿佛在为我演奏乐曲。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的生活状态。开篇“江边有微行,诘曲背城市”两句,设定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空间背景,诗人选择在自然中漫步,以此来摆脱都市的喧嚣。接着,“平湖春草合,步到栖禅寺”进一步渲染出一片静谧的景象,春天的湖畔草长,是大自然赋予的宁静,而栖禅寺则是诗人寻求心灵寄托的地方。

“堂空不见人,老稚掩关睡”两句,更深入地描绘出寺庙内的宁静与孤寂。这里的人们早已进入梦乡,只剩下诗人的独自沉思。这份宁静,是诗人心灵得以平复的所在。

“所营在一食,食已宁复事”表明诗人对物质生活的简朴态度,一日三餐对他而言不过是维持生命之需,过后便不再挂怀。这种超然物外的心境,是诗人追求内心平和的体现。

“客来岂无得,施子净扫地”则转向了对待客之道。即使是在这样的隐逸生活中,对于偶尔到来的客人,也表现出了诗人的慷慨与热情。在这份宁静中,他仍不忘作为主人应有的礼节。

最后,“风松独不静,送我作鼓吹”则是一种对自然界呼应的表达。即使是微弱的风声,都能唤起诗人内心的某种共鸣。这份对自然之音的感受,不仅没有打扰到诗人的宁静,反而成为了他与世间沟通的一种方式。

整体来看,此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禅寺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内心平和与精神自由的追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