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李观察祷河神降雨
唐 · 耿湋
质明斋祭北风微,驺驭千群拥庙扉。
玉帛才敷云淡淡,笙镛未撤雨霏霏。
路边五稼添膏长,河上双旌带湿归。
若出敬亭山下作,何人敢和谢玄晖。
玉帛才敷云淡淡,笙镛未撤雨霏霏。
路边五稼添膏长,河上双旌带湿归。
若出敬亭山下作,何人敢和谢玄晖。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质明:黎明。斋祭:斋戒祭祀。
北风:寒冷的北风。
驺驭:驾车的人。
庙扉:庙门。
玉帛:祭祀用的玉和丝织品。
敷:铺设。
云淡淡:轻烟。
笙镛:古代乐器,这里指祭祀音乐。
霏霏:形容雨点细密。
路边五稼:田野间的五种农作物。
膏长:生长得更加滋润。
河上双旌:河边飘扬的两面旗帜。
带湿归:带着雨水归来。
敬亭山:古代名山,与谢朓(谢玄晖)有关。
作:创作诗歌。
和:应和,指作诗回应。
翻译
黎明时分,斋戒祭祀北风微弱,驾车的马群簇拥着庙门。祭祀用品刚铺开,轻烟袅袅如云淡;音乐还未停歇,细雨纷飞落纷纷。
田间作物因雨润更丰茂,河边旗帜沾湿后归途。
若是此时在敬亭山下吟诗,又有谁能比得过谢玄晖的才情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祭祀北风求雨的景象。开篇“质明斋祭北风微,驺驭千群拥庙扉”两句,通过对祭祀场所的描写,展现了人们对于北风、对于雨水的渴望,以及祭祀活动的盛大和庄重。其中,“质明斋”是祭祀之地,“驺驭千群”则形象地表达了众多参与者围聚在庙前。
接着,“玉帛才敷云淡淡,笙镛未撤雨霏霏”两句,通过对天气的描绘,传达了一种期待中的神秘与静谧。这里,“玉帛”指的是祭祀时悬挂的丝织品,而“云淡淡”、“雨霏霏”则预示着雨水即将到来的迹象。
诗人随后转向对自然景物的观察,“路边五稼添膏长,河上双旌带湿归”两句,细腻地描绘了大自然在雨滋润后的生机与活力。“五稼”指的是谷类作物,而“双旌”则可能是指船上的旗帜。这些景象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观察,也反映了人们对于丰收和平安生活的期待。
最后,“若出敬亭山下作,何人敢和谢玄晖”两句,则带有一种挑战的意味。在这里,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自信,即自己的作品即便是在敬亭山下的简陋居所中创作,也足以与历史上著名文学家谢玄晖相媲美。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祭祀场景、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诗人个人的自信表达,展现了一种对于雨水降临的期待,以及对于文化传统和个人才华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