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赵子固画岁寒三友图次韵
宋末元初 · 龚璛
借问僧窗梅几梢,从来只合谷芽焦。
孤芳未辨切磋玉,细萼深藏繁衍椒。
宣仲韵高春破点,补之豪迈气抽条。
散花室里何人到,知见香中使意消。
横轴更怜松竹映,卧游殊觉水天摇。
何郎东阁无多树,逋叟西湖旧六桥。
白石歌残徒自笑,彝斋去后更谁聊。
蜂须作蕊容微吐,铁线成圈岂强描。
昨夜前村吟悄悄,长年一笛怨潇潇。
底须参透闲庵法,开落不知昏复朝。
孤芳未辨切磋玉,细萼深藏繁衍椒。
宣仲韵高春破点,补之豪迈气抽条。
散花室里何人到,知见香中使意消。
横轴更怜松竹映,卧游殊觉水天摇。
何郎东阁无多树,逋叟西湖旧六桥。
白石歌残徒自笑,彝斋去后更谁聊。
蜂须作蕊容微吐,铁线成圈岂强描。
昨夜前村吟悄悄,长年一笛怨潇潇。
底须参透闲庵法,开落不知昏复朝。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龚璛对赵子固所绘《岁寒三友图》的题咏,通过对画面内容的细腻描绘和对画家风格的赞赏,展现了诗人对画中松、竹、梅的欣赏以及对闲逸生活的向往。首联以梅花为引,赞叹其孤芳自赏的品质;颔联进一步赞美梅花的纯洁与深藏不露,暗示其如美玉般珍贵。颈联将画家赵子固的技艺与春天的气息相结合,赞扬他的艺术风格豪放而富有韵律。接着,诗人想象自己在画中散花室中沉醉,感受到香气带来的宁静与超脱。
诗的尾联转向现实,感叹好友何郎和彝斋已逝,无人共赏此画,只有诗人独自品味其中的意境。诗人以蜜蜂和铁线的比喻,表达对画中细节的精细描绘的赞赏,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诗人深夜在前村听到悠扬的笛声,引发了他的深深思考,他意识到要参透生活的真谛,不在意时间的昼夜更迭。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出诗人对艺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体现了宋末元初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