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皮录事
宋 · 杨亿
松陵遗集占风骚,故国田园没海涛。
三世青毡传旧物,十年黄绶叹徒劳。
谢塘春草侵魂梦,潘县秋霜入鬓毛。
鄱水黄金漫如粟,想君终不染脂膏。
三世青毡传旧物,十年黄绶叹徒劳。
谢塘春草侵魂梦,潘县秋霜入鬓毛。
鄱水黄金漫如粟,想君终不染脂膏。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松陵:指松陵这个地方,可能是一位诗人的故乡。遗集:遗留下来的诗文集。
风骚:指文学才华,这里指诗歌创作。
故国:过去的家乡。
田园:农村土地。
没:淹没。
海涛:比喻历史长河或变迁。
三世:三代,泛指家族历史长久。
青毡:古代官僚家中世代相传的青色地毯,象征家族的荣耀和传统。
旧物:古老的家传之物。
黄绶:黄色的丝带,古代低级官员的标志。
徒劳:空费心力,没有结果。
谢塘:地名,可能有诗人的情感寄托。
春草:春天的草,常用来象征思乡之情。
侵:侵扰,触动。
潘县秋霜:形容年华老去。
秋霜:秋天的霜,象征岁月流逝。
鬓毛:两鬓的头发。
鄱水:鄱阳湖。
黄金:比喻稻米丰收。
漫如粟:多得像小米一样。
想君:想象你。
终不染:始终不被污染。
脂膏:比喻世俗的富贵或浮华。
翻译
松陵诗集独领风骚,往昔的田园淹没在海浪中。三代以来的书香门第保留着古老的物件,十年的微官生涯只留下叹息。
谢塘的春草侵扰着梦境,潘县的秋霜染白了双鬓。
鄱阳湖的金黄稻米细如小米,我想你终究不会沾染世俗的尘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的怀旧之情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故国田园的无限留恋,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松陵遗集占风骚"一句,以松陵作为背景,传递了一种古老和沉淀的情感。"故国田园没海涛"则直接点明了诗人对于故土的深厚情感,而"三世青毡传旧物"和"十年黄绶叹徒劳"两句,通过对家庭传承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家族历史的自豪以及个人努力的无果。
"谢塘春草侵魂梦"和"潘县秋霜入鬓毛"两句,则描绘了一种时间流逝、青春不再的哀愁。这里的“春草”和“秋霜”,象征着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老化。
最后,"鄱水黄金漫如粟,想君终不染脂膏"一句,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描述,却又强调了诗人内心对于某种纯洁之物的渴望和向往,而这种向往永远无法达成。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是一篇典型的怀旧抒情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