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台
明 · 郑岳
过眉方竹杖,扶醉上榕台。
万木横空绕,群峰到海回。
桑麻怀栗里,笙鹤隐蓬莱。
结社谁同调,白莲花正开。
万木横空绕,群峰到海回。
桑麻怀栗里,笙鹤隐蓬莱。
结社谁同调,白莲花正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处的画面。首句“过眉方竹杖,扶醉上榕台”以竹杖和醉人形象入题,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氛围。竹杖象征着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与尊重,而“扶醉”则暗示了诗人在此境中忘却尘世烦恼,沉浸于自然之美的状态。
接着,“万木横空绕,群峰到海回”两句,通过描绘四周环绕的万木和延伸至海面的群峰,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辽阔,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站在高处,视野开阔,心胸宽广。
“桑麻怀栗里,笙鹤隐蓬莱”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桑麻代表了农耕文明,与“栗里”相呼应,暗示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笙鹤隐蓬莱”则运用了仙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超脱。
最后,“结社谁同调,白莲花正开”两句,以“结社”表达了诗人希望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人生与自然的哲理。而“白莲花正开”则象征着纯洁与高雅,预示着诗人内心的纯净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体现了其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对精神世界的探索,是一首富有哲思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