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九月十六日出郡登舟如钱塘十七日舟中杂兴(其九)赏析

九月十六日出郡登舟如钱塘十七日舟中杂兴(其九)

宋 · 汪莘
日暮沧江驻客舟,眼前境界起诗愁。
沿山几处人烟僻,摘粟收麻到白头。

注释

日暮:傍晚。
沧江:深青色的江水。
驻:停留。
客舟:客船。
境界:景色。
诗愁:诗人的忧思或愁绪。
沿山:沿着山路。
几处:几个地方。
人烟僻:人烟稀少,偏僻。
摘粟:采摘粟米(一种谷物)。
收麻:收割麻纤维。
到白头:直到头发变白。

翻译

傍晚时分,我在沧江边停泊小舟
眼前的景象触发了我无尽的诗情哀愁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黄昏时分乘坐小舟,行驶于沧江之上,心中涌动着一股诗意的愁绪。诗中的“日暮沧江驻客舟”直接把读者带到了那宁静而又略显孤寂的水面上,时间选择在黄昏,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感。

接下来的“眼前境界起诗愁”,则是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变化,因为眼前的景色激发了他内心深处的忧愁,这种忧愁与其它诗人寻求豪放或超脱世俗的情绪不同,更多了一份平和而淡远的生活体验。

“沿山几处人烟僻”一句,描写了江边山麓间的人家零星而稀少,这种景象不仅映射出诗人所处时代的宁静与孤独,也反衬出了他个人情感上的淡泊和超脱。

最后“摘粟收麻到白头”则是对生活的一种深刻体验。粟、麻都是古代农作物,这里用来比喻诗人一生的辛勤劳作,直至白发老来的岁月。这不仅显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的顺应,更透露出一种生命历程中的沉淀与成熟。

整首诗通过对沧江黄昏景色的描绘,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淡泊明志的高远情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