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东安明府鸣琴图
七弦七轸抱明月,一弹一曲来薰风。
薰风披拂知何处,泷邑神君今召杜。
希声重理太古音,单父清徽更昭著。
垂帘堂上心独閒,据梧隐几看青山。
存神过化无远迩,片言折狱如转环。
阳春有脚靡不到,百里邻封胥再造。
暮金不入四知门,枯木龙吟写怀抱。
一徐一疾皆有情,神之听之和且平。
徵音为民角为事,大弦常缓小弦清。
初弹扎扎如机杼,再弹习习如风雨。
机杼织为重纩温,五风十雨膏禾黍。
桑麻处处年谷丰,寒者授衣饥者充。
蔀屋重阴见朝日,容光必照惟大公。
我是罗浮水老鹤,闻声起舞欢雀跃。
飞入崆峒借一枝,伫看威凤巢阿阁。
请公再鼓无弦琴,柴桑千载称知音。
蓝舆直入虎溪去,流水高山何处寻。
鉴赏
这首诗《题东安明府鸣琴图》由明代诗人成鹫创作,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鸣琴图景,展现了琴艺与道德的完美结合,以及琴声对人心灵的深刻影响。
首句“龙门百尺青玉桐”,以龙门山下的百尺高桐比喻琴的珍贵材质,暗示琴的品质卓越。接着,“何年雕琢归良工”赞美了制作此琴的高超技艺,暗含琴的制作过程充满了匠心独运。
“七弦七轸抱明月,一弹一曲来薰风”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琴声比作月光与春风,形象地描绘出琴声的美妙与和谐,仿佛能抚慰人心,带来清风般的舒适与宁静。
“薰风披拂知何处,泷邑神君今召杜”则进一步渲染琴声的神秘与深远,似乎能跨越时空,召唤出古代的贤者,展现出琴艺的崇高与深远影响。
“希声重理太古音,单父清徽更昭著”强调了琴声的纯净与古朴,能够传达出久远的历史文化信息,使得听者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古老文明的魅力。
“垂帘堂上心独閒,据梧隐几看青山”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场景,琴声在堂上回响,听者的心灵得以平静,目光投向窗外的青山,展现出琴艺对心灵的净化作用。
“存神过化无远迩,片言折狱如转环”赞颂了明府(东安明府)的德行与智慧,通过琴声传达出公正与和谐的理念,如同言语般直接而有力。
“阳春有脚靡不到,百里邻封胥再造”表达了琴声的广泛影响力,不仅能够温暖人心,还能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暮金不入四知门,枯木龙吟写怀抱”通过比喻,说明明府的品德高尚,不受世俗名利的诱惑,其内心如同龙吟般深沉而富有情感。
“一徐一疾皆有情,神之听之和且平”强调了琴声的情感表达能力,无论是缓慢还是急促,都能触动人心,达到内心的和谐与平衡。
“徵音为民角为事,大弦常缓小弦清”揭示了琴声与社会事务的关系,大弦代表宽广的胸怀与深远的思考,小弦则象征细致入微的关怀与清晰的判断。
“初弹扎扎如机杼,再弹习习如风雨”通过对比,描绘了琴声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从机械般的节奏到自然界的风雨之声,展现了琴艺的多样性和表现力。
“机杼织为重纩温,五风十雨膏禾黍”将琴声比作温暖的棉被和滋润的雨水,形象地表达了琴声对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桑麻处处年谷丰,寒者授衣饥者充”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展示了琴声带来的实际福祉,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富足。
“蔀屋重阴见朝日,容光必照惟大公”寓意明府的德行如同阳光,无论何时何地都能照亮人心,体现了其公正无私的品质。
最后,“我是罗浮水老鹤,闻声起舞欢雀跃。飞入崆峒借一枝,伫看威凤巢阿阁”表达了诗人对明府琴艺的钦佩之情,以及希望与之共舞的渴望,同时也预示着明府的琴艺将如同凤凰般,引领社会走向更高的境界。
“请公再鼓无弦琴,柴桑千载称知音。蓝舆直入虎溪去,流水高山何处寻”则是诗人对明府的期待,希望他能再次演奏无弦之琴,成为千载难遇的知音,并表达了对明府高尚品德和琴艺的无限敬仰。
整首诗通过对鸣琴图的描绘,展现了琴艺与道德的完美融合,以及琴声对人心灵的深刻影响,同时也表达了对明府高尚品德和琴艺的高度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