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咏笔二首(其二)赏析

咏笔二首(其二)

唐 · 徐夤
君子三归擅一名,秋毫虽细握非轻。
军书羽檄教谁录,帝命王言待我成。
势健岂饶淝水阵,锋铦还学历山耕。
毛乾时有何人润,尽把烧焚恨始平。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书写和使用毛笔的诗歌,通过对比和意象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文艺创作的重视以及对历史记载的责任感。首句“君子三归擅一名”暗示了一种选择与专注的态度,即如同君子在多种可能性中坚持自己的选择一样,对待文笔亦应如此。

接着,“秋毫虽细握非轻”则形象地表达了对笔迹的精细把握,虽然秋天的一根毛发很细,但在握笔时却不可轻视,这既是对书写技艺的要求,也反映出诗人对待文艺创作的严谨态度。

“军书羽檄教谁录”这一句通过军事指令的传递,强调了记录与传达的重要性,而“帝命王言待我成”则显示了诗人对于承担记录历史使命的自信和准备。

在后两句中,“势健岂饶淝水阵,锋铦还学历山耕”通过对比兵法与农耕的手法,强调了文笔如同军事策略一样需要精益求精,这种比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才华,也映射出他对于书写艺术的极高标准。

最后,“毛乾时有何人润,尽把烧焚恨始平”则是在表达一种对过去文艺遗产的反思与珍视之情。诗人提到“毛乾”,即唐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黄庭经》,通过这种方式,诗人展现了自己对于历史文化传承的敬仰,以及对那些曾被忽略或损毁文物的悼念。

整首诗通过对笔和文艺创作过程的描绘,展示了一种深厚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责任感,同时也体现了诗人个人的艺术追求与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