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佛手柑(其十二)赏析

佛手柑(其十二)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陀罗千手变,一果一如来。
清净身元好,青黄色更催。
应须甘露灌,复向宝林栽。
鹿女争持献,和枝折几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佛手柑的形态与象征意义,充满了禅意与自然之美。诗人以“陀罗千手变”开篇,借佛教中的千手观音形象,暗示佛手柑的多姿多彩,以及其在精神世界中的丰富寓意。接着,“一果一如来”则点明了佛手柑作为“一果”的独特性,与“如来”般超凡脱俗的品质相呼应,强调了其内在精神的高洁与神圣。

“清净身元好,青黄色更催”,进一步描述了佛手柑的外观特征——其纯净的色泽与生长状态,青绿与黄色的交织,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也暗喻了生命的活力与成长的韵律。诗人通过“清净”二字,表达了对佛手柑纯净本质的赞美,同时也寄托了对心灵净化的向往。

“应须甘露灌,复向宝林栽”,这两句运用了佛教中的“甘露”与“宝林”概念,象征着对佛手柑的精心培育与滋养,以及对其所承载的智慧与慈悲的追求。甘露在这里不仅指自然界的雨水,更是佛教中象征着智慧与解脱的神水,而“宝林”则是佛教圣地的象征,意味着佛手柑的成长环境与精神境界的提升。

最后,“鹿女争持献,和枝折几回”,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鹿女们争相捧着佛手柑献礼,甚至不惜折断树枝以获取更多的果实。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也体现了人们对佛手柑的珍视与崇拜,以及其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通过鹿女的动作,诗人巧妙地传达了佛手柑作为吉祥物与供养之物的象征意义,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佛手柑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之美,更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与宗教寓意,是一首富有禅意与人文关怀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