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十一日清明如樵展扫(其二)
明 · 霍与瑕
冲云迷咫尺,不记旧山腰。
雨骤便高帽,溪深得短桥。
岩花红楚楚,野竹绿萧萧。
多少来游客,春心可奈骄。
雨骤便高帽,溪深得短桥。
岩花红楚楚,野竹绿萧萧。
多少来游客,春心可奈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作者在郊外进行扫墓活动时所见的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首句“冲云迷咫尺”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云雾缭绕,视线模糊的情景,暗示了清明时节特有的阴雨天气。接着,“不记旧山腰”则表达了对往昔景色的怀念,同时也预示着眼前的景象与记忆中的有所不同。
“雨骤便高帽,溪深得短桥”两句,通过雨势之急和溪流之深,形象地展现了自然环境的特征,同时也暗示了扫墓者在这样的天气中前行的不便。高帽是为了防雨,短桥则是为了过溪,这些细节都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
“岩花红楚楚,野竹绿萧萧”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岩花鲜艳欲滴,野竹青翠挺拔,色彩对比鲜明,展现出春天的美丽与活力。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美景,也象征着生命的复苏和希望。
最后,“多少来游客,春心可奈骄”表达了对众多前来扫墓游客的感慨,以及对他们内心情感的思考。春心,既指春天的生机与美好,也暗含了人们在面对生命与死亡时复杂的情感体验。这句话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清明时节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们内心的情感波动,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充满了诗意与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