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早度蒲津关
唐 · 徐安贞
仙掌临秦甸,虹桥辟晋关。
两都分地险,一曲度河湾。
路得津门要,时称古戍闲。
城花春正发,岸柳曙堪攀。
后乘犹临水,前旌欲换山。
长安回望日,宸御六龙还。
两都分地险,一曲度河湾。
路得津门要,时称古戍闲。
城花春正发,岸柳曙堪攀。
后乘犹临水,前旌欲换山。
长安回望日,宸御六龙还。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仙掌:象征神仙或仙境。秦甸:古代对秦国的别称。
虹桥:指架在水上的桥。
晋关:古代晋国的关隘。
津门:古代重要的渡口。
古戍:古代的军事驻地。
长安:唐朝首都。
宸御:皇帝的车驾。
翻译
仙人之掌托起秦地,虹桥如桥连接晋关。两京地理位置险要,一条曲径横跨河湾。
道路通向津门关键,这里曾是古老的边防驻地。
城中花开正盛,岸边柳树晨光可攀。
后续部队仍靠近水面,前行的旗帜即将翻越山峦。
在长安回首远望,皇帝乘坐六龙车驾归还。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诗人途经秦甸、晋关,行经河湾的景象。开篇“仙掌临秦甸,虹桥辟晋关”两句,设定了宏伟壮观的地理环境,既有神秘又显露出一丝超凡脱俗之感。紧接着,“两都分地险,一曲度河湾”进一步渲染了山川的险峻与河流的蜿蜒。
诗人在“路得津门要,时称古戍闲”中,通过对古老关隘的描写,唤起了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春天到来,“城花春正发,岸柳曙堪攀”两句,则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城郭与河岸在春意中的生机与活力。
“后乘犹临水,前旌欲换山”表达了诗人行进间内心的波动和对景物的深入描摹。结尾,“长安回望日,宸御六龙还”,则是诗人远眺京城,想象着皇帝乘坐六龙御车返回的壮丽场面,既有对都城的眷恋,也映射出对君主的忠诚和仰慕。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与历史遗迹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君王的歌颂,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