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江上老人
唐 · 方干
潭底锦鳞多识钓,未投香饵即先知。
欲教鱼目无分别,须学揉蓝染钓丝。
欲教鱼目无分别,须学揉蓝染钓丝。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潭底:池塘底部。锦鳞:指美丽的鱼,此处代指鱼儿。
识钓:认识钓饵,这里指对钓鱼行为很熟悉。
香饵:散发香味的鱼饵,特指诱惑人的事物。
欲教:想要使得。
鱼目无分别:比喻分辨不清好坏、真假。
揉蓝:青色,古代的一种颜色,这里形容染料的颜色。
染钓丝:将钓鱼线染色。
翻译
池塘里的鱼儿熟悉钓饵,未见诱饵已预先知晓。若想让鱼眼不分真假,需学会用青色染钓鱼线。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方干的《赠江上老人》,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老人的赞美和寄予深厚的情感。
"潭底锦鳞多识钓,未投香饵即先知。"
这一句写的是老人渔捞之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仿佛鱼儿都能识破他的诱饵,在他尚未撒下饵料之前,鱼便已经心知肚明。这不仅展示了老人的高超技艺,也透露出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怀。
"欲教鱼目无分别,须学揉蓝染钓丝。"
这两句则是诗人表达的一种愿望,即希望能够像老人一样,使得连鱼儿的眼中都没有分别。这其中蕴含着对老人渔捞技艺之高超和他与自然界融为一体的生活状态的向往。"揉蓝染钓丝"则是形象地描绘了老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揉蓝指的是洗衣,染钓丝则可能指的是制作渔具,这些平凡之事在诗中却被赋予了更深的意义。
整首诗通过对江上老人的赞美,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