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昌叔赋雁奴
嗟哉此为奴,至性能恳恻。
人将伺其殆,奴辄告之亟。
举群寤而飞,机巧无所得。
夜或以火取,奴鸣火因匿。
频惊莫我捕,顾谓奴不直。
嗷嗷身百忧,泯泯众一息。
相随入矰缴,岂不听者惑。
偷安与受绐,自古有亡国。
君看雁奴篇,祸福甚明白。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雁雁:大雁。无定栖:没有固定的栖息地。
随阳:跟随阳光。
奴:奴隶。
至性能恳恻:虽然卑微但内心深感痛苦。
伺:等待。
殆:危险。
告之亟:提前告知。
群:群体。
机巧:计谋。
无所得:无法得逞。
火取:用火光诱捕。
匿:隐藏。
频惊:频繁惊吓。
莫我捕:难以被捕获。
嗷嗷:哀鸣。
泯泯:满心忧虑。
矰缴:箭矢和网罗。
惑:疑惑。
偷安:贪图安逸。
受绐:被欺骗。
亡国:国家衰亡。
雁奴篇:关于雁奴的故事。
翻译
大雁没有固定的栖息地,随着阳光的移动在南北之间迁徙。哎,这就像奴隶的命运,尽管卑微但内心却深感痛苦。
人们想要捕捉它们,但奴隶总是提前告知,使它们得以逃脱。
当群体察觉危险时一起飞起,人类的机谋无法得逞。
夜晚有人用火光诱捕,但奴隶会发出警报让它们躲藏。
频繁的惊吓使它们难以被捕获,人们反而怀疑奴隶的忠诚。
大雁们哀鸣,满心忧虑,只有一息尚存。
它们被射入箭矢和网罗,这怎能不让人疑惑。
贪图安逸和被欺骗,自古以来就是国家衰亡的原因。
请细读这关于雁奴的故事,其中的祸福之道显而易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哀艳的情感和深刻的社会寓意。从字里行间,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弱者的同情。诗中的"雁雁无定栖"象征着那些没有固定归宿、漂泊不定的下层民众,他们随波逐流,无处安身。这也映射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民生困苦的现实。
"嗟哉此为奴,至性能恳恻"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对这些弱者的深切同情。他们如同奴仆一般,被迫在严苛的环境中求生存,表现出一种悲凉的情感。
而"人将伺其殆,奴辄告之亟"则揭示了权力与弱势群体之间的矛盾。那些掌握权力的人总是时刻关注着这些弱者的动向,以防他们产生任何反抗之举。而这些弱者为了生存,只能小心翼翼地告知自己的处境,生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举群寤而飞,机巧无所得"中,诗人通过雁鸟集体飞行却无法得到任何实际利益的比喻,表达了对现实社会中智慧和努力未能得到相应回报的感慨。夜晚使用火光捕捉雁奴的场景,更是强化了这种无力感。
"频惊莫我捕,顾谓奴不直"则反映出弱者的处境,尽管他们不断地受到惊吓,但依旧被视为不忠诚,这种偏见和误解让人感到悲哀。
诗歌最后两句"相随入矰缴,岂不听者惑。偷安与受绐,自古有亡国"则指出那些追求暂时的安逸和接受虚假的安慰的人们,最终可能会导致国家的灭亡。这种深刻的历史洞察力是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入剖析。
整首诗通过雁奴的形象,传达了诗人对于底层民众的悲哀和对统治阶级的批判,同时也警示着读者要警惕那些貌似安稳却实则危机重重的社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