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李道士谒仙行
霜畦老芝㼌,烟阙多麟龙。
灵龟不知岁,孤云杳无踪。
白鹤忽归来,紫鸾鸣雍雍。
谁种蟠桃核,花开昆崙峰。
一曲舞胎仙,瑶池宴已终。
手持三尺霜,浩气渺太空。
坐断壶山景,杖头风月浓。
玉皇知何时,锡诏下霄濛。
玉膏满瓯雪,刀圭一粒红。
赠子谒仙行,金鸡呼晓钟。
唤起老飞廉,羊角舞巽宫。
为君吹梦魂,横飞过海东。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蓬莱:传说中的仙岛。空夜月:夜晚的天空。
琪树:神话中的仙树。
秋风:秋天的风。
霜畦:结霜的菜园。
老芝:古老的灵芝。
烟阙:云雾缭绕的宫殿。
麟龙:神兽。
灵龟:长寿的神龟。
孤云:孤独的云彩。
白鹤:仙鹤。
紫鸾:神话中的神鸟。
昆崙峰:神话中的昆仑山。
胎仙:仙子。
瑶池:仙境中的池塘。
宴已终:宴会结束。
三尺霜:泛指宝剑。
浩气:正气。
壶山:道教中的山名。
杖头风月:杖端的风景。
锡诏:天帝的圣旨。
霄濛:云雾迷茫。
玉膏:美酒。
瓯雪:盛酒的玉杯。
金鸡:报晓的雄鸡。
晓钟:清晨的钟声。
老飞廉:古代神话中的风神。
羊角:象征风的符号。
吹梦魂:吹散梦境。
海东:东方的海域。
翻译
蓬莱岛上空明月挂,琪树不畏秋风摇。霜白的田地老芝草,烟雾缭绕宫殿多神龙。
灵龟不知岁月长,孤云飘渺无处寻。
白鹤忽然归巢来,紫鸾鸣叫声悠悠。
谁人种下蟠桃核,花开在昆仑之巅。
仙子一曲舞翩跹,瑶池盛宴已散去。
手握三尺寒霜剑,浩然正气漫天穹。
壶山景色被坐断,杖头风月更浓厚。
玉帝何时降圣旨,从天而降如蒙蒙细雨。
琼浆玉液如白雪,一勺药丸一点红。
赠你此行访仙道,金鸡报晓钟声响。
唤醒古风神廉公,羊角舞动在巽位宫。
为你吹送梦境魂,横渡东海向东方。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场仙宴的壮丽景象,通过对月夜、琪树、霜畦等自然元素的描述,营造出一幅超脱尘世的神仙境界。诗中“蓬莱空夜月”即是设定了仙境的背景,蓬莱指的是传说中的仙岛,这里用来象征一个超凡脱俗的地方。"琪树不秋风"则突显出仙境与常世的不同,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
接下来的“霜畦老芝㼌,烟阙多麟龙”一句,更是深化了仙境的神秘气息,霜畦中的芝草年长而不衰,烟雾缭绕中隐现着麟龙,显示出一种生命力与神秘力量并存的奇特景观。
“灵龟不知岁,孤云杳无踪”则描写了仙境中的生物——灵龟,对时间的漠然,以及孤云难以寻觅的迹象,进一步强化了仙境超脱尘世的意境。
"白鹤忽归来,紫鸾鸣雍雍"一句中,白鹤与紫鸾的出现,不仅增加了画面的丰富性,也暗示着仙界生命的和谐共存。
接着,“谁种蟠桃核,花开昆崙峰”提出了一个问题——是谁在这仙境中播下了蟠桃的种子,蟠桃在中国文化中象征长生不老,这里则进一步凸显出仙境中的神奇与永恒。
"一曲舞胎仙,瑶池宴已终"表达了一场仙宴的完美结束,仙人们在瑶池边上跳起了舞蹈,宴席已经结束,留给读者无限遐想。
"手持三尺霜,浩气渺太空"则描绘出一位手执剑气若虹的仙人形象,这里“三尺霜”指的是那位仙人的剑,而“浩气渺太空”则展现了他胸怀壮阔,如同能与宇宙相通。
"坐断壶山景,杖头风月浓"一句中,仙人坐在断壶山上,手持拐杖,观赏着风和月的美妙景致,这里“断壶山”可能指的是仙人的居所,而“杖头风月浓”则是对那份宁静生活的一种描绘。
"玉皇知何时,锡诏下霄濛"表达了仙界主宰——玉皇大帝的神秘与权威,他的命令如同天书降临,令人敬畏。
"玉膏满瓯雪,刀圭一粒红"则描绘了一种奇特的药物或珍宝,这里的“玉膏”可能是指一种仙丹,而“刀圭一粒红”则可能象征着某种精华或至宝。
接下来的“赠子谒仙行,金鸡呼晓钟”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李道士的祝福与礼物,这里的“谒仙行”是指送给他的法术或者神秘知识,而“金鸡呼晓钟”则象征着吉祥如意。
"唤起老飞廉,羊角舞巽宫"一句中,“唤起老飞廉”可能是一种召唤或唤醒,一位仙人或是道士的出现,而“羊角舞巽宫”则展现了一场仙境中的欢乐舞蹈。
最后,“为君吹梦魂,横飞过海东”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愿,他希望能吹散对方的心灵之梦,让其心神得到解脱,并能够跨越世间的束缚,如同横空飞渡一般。
总体来说,此诗通过对仙境景物和仙人们行为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神奇美妙的意境,同时也透露出对友人李道士的深厚情谊与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