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梁漕东归(其二)
宋 · 吴泳
皎皎从来世不容,平平未足与言功。
介言西事何妨谪,洵著权书竟是忠。
祇为边民忧自北,卷将吾道载而东。
分明自有天知己,趣檄行看骑火红。
介言西事何妨谪,洵著权书竟是忠。
祇为边民忧自北,卷将吾道载而东。
分明自有天知己,趣檄行看骑火红。
注释
皎皎:形容人品高尚纯洁。从来:自古以来。
不容:不被接纳。
平平:普通,平凡。
与言功:论功行赏。
介言:谈论。
西事:西方事务。
谪:贬谪。
洵著:确实表现出。
权书:有权威的著作。
竟是:实际上是。
祇为:只为了。
边民:边境的百姓。
吾道:我的主张。
载而东:带到东方。
分明:明显地。
自有:本来就。
天知己:上天的知音。
趣檄:紧急命令。
骑火红:骑马疾驰,火急如星。
翻译
皎洁的人格向来不被世俗接受,平淡的成就不足以论功行赏。即使谈论西方事务被贬谪,他确实在著作中展现出忠诚之心。
他只为边境百姓的忧虑担忧,将我的主张带往东方传播。
显然上天已有知音,不久命令将下达,他将以火急的速度出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吴泳创作的《送梁漕东归(其二)》。诗中表现了对友人梁漕东归的不舍和赞美之情,以及诗人自己对边疆局势的关切与忧虑。
“皎皎从来世不容,平平未足与言功。”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才华横溢、德行高尚的赞赏,同时也透露出社会不能容纳贤者的感慨。
“介言西事何妨谪,洵著权书竟是忠。”这里,“介言”指的是梁漕的直言不讳,而“西事”则可能是指边疆之事。诗人认为即使对于国家大事有所批评,也是出于忠诚之心。
“祇为边民忧自北,卷将吾道载而东。”诗人的视线转向边疆,表达了对那里百姓的担忧,同时也透露了自己想要携带自己的学问和理想前往东方的愿望。
“分明自有天知己,趣檄行看骑火红。”这两句是说,每个人的才能和品德最终都会被老天所了解。而“趣檄行看”则是在描述梁漕东归时的情景,可能是指路过的地方都有人来送别,而“骑火红”形象地描绘了烈日炎炎的夏季。
整首诗不仅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也展示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怀和自己学问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