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裘
唐 · 无名氏
今主临前殿,惩奢爇异裘。
忽看阳焰发,如睹吉光流。
丽彩辞宸扆,馀香在御楼。
火随馀烬灭,气逐远烟浮。
素朴回风变,凋华逐志休。
永垂恭俭德,千古揖皇猷。
忽看阳焰发,如睹吉光流。
丽彩辞宸扆,馀香在御楼。
火随馀烬灭,气逐远烟浮。
素朴回风变,凋华逐志休。
永垂恭俭德,千古揖皇猷。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今主:当前的君主。临:来到,莅临。
前殿:宫殿的正厅,指君王处理政务的地方。
惩奢:惩罚、警戒奢侈行为。
爇:焚烧。
异裘:不同寻常的皮衣,这里指奢侈的衣物。
阳焰:明亮的火焰。
发:升起,腾起。
如睹:好像看到。
吉光流:比喻珍贵而短暂的现象,吉光是指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其毛皮极为珍贵。
丽彩:绚丽的色彩,这里指衣物的华丽。
宸扆:帝王所居之处,特指宫殿的屏风或门帘。
馀香:残留的香气。
火:火焰。
气:烟气。
远烟:远处飘散的烟。
素朴:朴素,不加装饰的。
回风变:风气因此而转变。
凋华:凋零的华丽,指奢侈之风的消退。
逐志休:随着意志的决定而停止。
永垂:永远流传。
恭俭德:恭敬节俭的品德。
千古:千秋万代,时间久远。
揖:致敬,表示敬意。
皇猷:皇帝的治国之道,宏图大略。
翻译
当前君王莅临正殿,为警戒奢侈焚烧了非同寻常的皮衣。猛然间看见火焰腾起,如同目睹了吉光片羽般珍贵之物的流逝。
绚烂的色彩离开了宫廷的屏风,残留的香气依然萦绕在皇城楼上。
火焰随着灰烬的熄灭而消失,烟气则随着远方的风飘散。
朴素之风因这一举动而回归,衰败的奢华随之停止。
永远传扬着节俭谦恭的美德,千秋万代都向这皇朝的治国之道致敬。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场焚烧奢侈之物的场景,表达了对皇帝节俭德行的赞美。开篇“今主临前殿,惩奢爇异裘”直接点明了主题:在朝堂上,君王正在进行一种惩罚,即焚毁那些过于豪华的异国奇珍裘服。这一行为寓意着对奢侈生活的清算与自我革新。
接着“忽看阳焰发,如睹吉光流”用了夸张的手法,形容火焰冲天,仿佛看到了一种吉祥之光在流动。这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壮观,也象征着一种积极向上、光明磊落的氛围。
“丽彩辞宸扆,馀香在御楼”则是对焚烧后余下的美好景象的描写。尽管奢侈之物已被焚毁,但仍旧留有馀香,这种转变表明了即便是节俭,也不失为一种高雅。
“火随馀烬灭,气逐远烟浮”描绘了火焰与烟雾渐行渐远的景象,隐含着对过去过度奢侈生活方式的彻底告别。
“素朴回风变,凋华逐志休”则表达了一种归于本真、简约生活的态度。诗人通过这几句表明了一个观点:在物质文明面前,人们应当返回到一种更加纯净和简单的生活状态。
最后,“永垂恭俭德,千古揖皇猷”是对君王节俭之德的永久赞颂。诗人希望这种美德能够流传千古,成为后世君主的典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焚烧奢侈物品这一仪式,表达了对简约生活、清廉政治的追求,以及对皇帝节俭美德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