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既登五台日已暮矣遂憩山足之古寺野趣撩人灯前不寐遂成七言古诗一首
明 · 朱诚泳
我昔驰书闻九天,许我澡浴停温泉。
斜阳缇骑转山径,聊从金地投金仙。
我居宫掖惟怡素,忠慎敢矜千乘富。
孳孳好善慕前王,曾读前书谙世故。
斗鸡走马非吾事,涉水登山谐夙志。
欲试平生仁智心,只恐金仙未为是。
坐久山僧争献颂,钟磬齐鸣灯火共。
雕盘进食拥袈裟,却讶天厨真有供。
夜深导我石室眠,梅花纸帐何萧然。
一尘不扰起灵悟,恍对文殊与普贤。
喜凭法水?尘垢,打破虚空月穿牗。
倚屏无睡待天明,忽听一声狮子吼。
斜阳缇骑转山径,聊从金地投金仙。
我居宫掖惟怡素,忠慎敢矜千乘富。
孳孳好善慕前王,曾读前书谙世故。
斗鸡走马非吾事,涉水登山谐夙志。
欲试平生仁智心,只恐金仙未为是。
坐久山僧争献颂,钟磬齐鸣灯火共。
雕盘进食拥袈裟,却讶天厨真有供。
夜深导我石室眠,梅花纸帐何萧然。
一尘不扰起灵悟,恍对文殊与普贤。
喜凭法水?尘垢,打破虚空月穿牗。
倚屏无睡待天明,忽听一声狮子吼。
鉴赏
这首明代朱诚泳的诗描绘了诗人登临五台山后的经历和感悟。首句“我昔驰书闻九天”表达了诗人对高远理想的追求,随后描述了沐浴温泉、骑马登山的场景,显示出其不拘俗务、向往自然的品格。在宫廷中,诗人保持清简,以忠诚谨慎自持,致力于学习前贤的美德。
诗中提到斗鸡走马被视为琐事,而登山涉水则符合他的早年志向。他希望通过这次旅行来检验自己的仁智之心,但又担心这样的体验还不够深刻。在古寺中,僧侣们献上颂歌,寺庙的宁静与美食(“雕盘进食拥袈裟”)让他感到超凡的享受。夜晚,诗人独处石室,被梅花装饰的纸帐和寂静环境所触动,心灵得到净化。
“一尘不扰起灵悟”表达出诗人在此情境中的顿悟,仿佛面对着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般圣洁。在静谧中,他借助佛法洗涤心灵,甚至觉得月亮穿透窗户的景象如同禅机。夜深时分,他倚屏等待天明,突然听到一声狮子吼,这可能是内心的觉醒或是寺庙晨钟的回响,象征着精神上的震撼和启示。
整首诗通过描绘旅途见闻和个人心境的变化,展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平静与智慧的旅程,以及在自然与佛学中找到的超脱与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