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福寺
地偏绝胜临平路,閒与行人管送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建福寺周边环境的静谧与和谐,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之美。
首句“林野初疑盘野鹤”,诗人以“疑”字开篇,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仿佛在林间漫步时,突然间一只野鹤盘旋于空中,给初入山林的人带来惊喜与宁静感。这里的“盘”字生动地描绘了鹤飞翔的姿态,既展现了鹤的优雅,也暗示了环境的清幽。
次句“岩巅俄喜见枝撑”,“俄喜”二字表达了诗人见到岩石之巅支撑着树枝时的喜悦之情。这不仅是一处自然景观的描述,更蕴含了诗人对生命力顽强的赞美和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岩石与枝条的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坚韧与生机,也寓意着人在逆境中也能找到支撑与希望。
第三句“地偏绝胜临平路”,诗人将建福寺所在的地点与“临平路”进行对比,强调了此处的偏僻与独特之美。这里的“绝胜”一词,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建福寺所在环境的赞赏,认为其远超一般道路所能带来的体验,突出了这个地方的静谧与超凡脱俗。
最后一句“闲与行人管送迎”,“闲”字体现了建福寺及其周围环境的宁静与悠闲,而“管送迎”则描绘了寺庙与行人的互动,无论是送别还是迎接,都充满了和谐与礼遇。这不仅表现了寺庙作为宗教场所的庄严与神圣,也体现了其作为社区中心的温暖与包容,让人感受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建福寺及其周边环境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自然美景和人文和谐的深刻感悟。
词语解释
林野的意思:(1).树木丛生的山野。 晋 张华 《鹪鹩赋》:“恋 钟 岱 之林野,慕 陇 坻 之高松。”《百喻经·子死欲停置家中喻》:“於是便更杀其一子,而担负之,远葬林野。” 金 赵秉文 《烟际钟》诗:“声从烟际起,復向烟中微;随风散林野,渡头人未归。”(2).指隐居之地。 唐 聂夷中 《燕台》诗之一:“自然 乐毅 徒,趋风走天下。何必驰凤书,旁求向林野。”《明史·顾宪成传》:“士大夫抱道忤时者,率退处林野。”...
偏绝的意思:(1).犹偏废。《汉书·刘歆传》:“今此数家之言所以兼包大小之义,岂可偏絶哉!”(2).趋于衰竭。...
平路的意思:(1).平坦的道路。《楚辞·远游》:“召 黔羸 而见之兮,为余先乎平路。” 汉 张衡 《南都赋》:“总万乘兮徘徊,按平路兮来归。” 南朝 齐 谢朓 《送远曲》:“方衢控龙马,平路骋朱轮。”(2).见“ 平露 ”。...
送迎的意思:(1).送往迎来。《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妇人送迎不出门,见兄弟不踰閾。”《史记·淮阴侯列传》:“ 信 尝过 樊将军 噲 , 噲 跪拜送迎,言称臣。” 宋 王銍 《默记》卷中:“两州送迎,旌旗舳舰,官吏锦绣,相属於道。” 陈毅 《泗宿道中》诗:“畅游根据地,沿途劳送迎。”(2).指文笔的宕开与承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句》:“其控引情理,送迎际会,譬舞容廻环,而有缀兆之位;歌声靡曼,而有抗坠之节也。”...
行人的意思:◎ 行人 xíngrén[pedestrian] 步行的人。古指出行的人;出征的人;又作使者的通称会其行人发露,瓒亦枭夷,故使锋芒错缩,厥图不果。——《三国演义》行人驻足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车行》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野鹤的意思:鹤居林野,性孤高,常喻隐士。 唐 刘长卿 《送方外上人》诗:“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唐 韦应物 《赠王侍御》诗:“心同野鹤与尘远,诗似冰壶见底清。”...
枝撑的意思:(1).亦作“ 枝牚 ”。指建筑物中起支撑作用的梁柱。《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芝栭欑罗以戢孴,枝牚杈枒而斜据。” 李周翰 注:“枝牚,梁上交木也。”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河梁幸未拆,枝撑声窸窣。” 叶圣陶 《登雁塔》:“ 杜工部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诗中有‘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的句子……‘枝撑’指塔内的木材构筑。”(2).支撑,支持。 宋 欧阳修 《本论》:“天下之势,方若弊庐,补其奥则隅坏,整其桷则栋倾,枝撑扶持,苟存而已。” 清 杨宾 《换车行》:“坡陀木石相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