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河夜泛
宋 · 毕仲游
提携俯清流,自适固閒燕。
深行岂不好,路远怯萦转。
撑舟上孤渚,星月灿水面。
目力不自收,随波起花眩。
谁家种禾黍,绿色压秋甸。
树密云更深,云昏山不见。
杯盘任狼籍,起坐有馀恋。
幸偶东山儒,况逢京国彦。
何人发高咏,满坐清风遍。
顾我童子吟,奚能愧雕篆。
深行岂不好,路远怯萦转。
撑舟上孤渚,星月灿水面。
目力不自收,随波起花眩。
谁家种禾黍,绿色压秋甸。
树密云更深,云昏山不见。
杯盘任狼籍,起坐有馀恋。
幸偶东山儒,况逢京国彦。
何人发高咏,满坐清风遍。
顾我童子吟,奚能愧雕篆。
鉴赏
此诗《颍河夜泛》由宋代诗人毕仲游所作,描绘了诗人夜晚泛舟颍河的场景与心境。
首句“提携俯清流,自适固閒燕”以“提携”二字开篇,生动地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一同漫步于清澈的河流旁的情景,表达了内心的自在与闲适。接着,“深行岂不好,路远怯萦转”两句,诗人以疑问的语气表达对深入探索未知路径的好奇与犹豫,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与对未知的敬畏。
“撑舟上孤渚,星月灿水面”描绘了诗人乘舟前往孤岛,星光与月光映照在水面上的壮丽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目力不自收,随波起花眩”则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了诗人被美景所吸引,目光无法自拔,仿佛随着波浪起舞的景象。
“谁家种禾黍,绿色压秋甸”描绘了一片丰收的稻田,绿色覆盖了整个秋季的田野,展现出农耕文明的繁荣与生机。“树密云更深,云昏山不见”则通过树木的茂密和云层的厚重,暗示了自然界的深邃与辽阔,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向往。
“杯盘任狼籍,起坐有馀恋”表现了诗人与友人在船上饮酒畅谈,虽酒席散去,但心中仍留恋不已。“幸偶东山儒,况逢京国彦”表达了诗人对遇到学识渊博的朋友的庆幸与喜悦。“何人发高咏,满坐清风遍”描绘了有人高声吟唱,清风拂过,满座皆感清凉,营造出一种文化氛围的浓厚与和谐。
最后,“顾我童子吟,奚能愧雕篆”以童子吟诵为结,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文学创作的自信与自豪,同时也流露出对传统文学艺术的尊重与传承。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自然与文化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