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封禅碑赏析

封禅碑

宋 · 李廌
魏公如管仲,封禅止文皇。
侈心晚犹在,厥妇故敢猖。
诬彼七十君,哀哉为民殃。

拼音版原文

wèigōngguǎnzhòngfēngchánzhǐwénhuáng

chǐxīnwǎnyóuzàijuégǎnchāng

shíjūnāizāiwèimínyāng

注释

魏公:比喻有威望和权力的人物。
如:如同。
管仲:春秋时期齐国名相,以善于理财、治国有方著称。
封禅: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象征天下太平。
文皇:对唐朝皇帝李隆基的尊称,因其号开元,寓意开明盛世。
侈心:奢侈之心,贪欲。
厥妇:他的妻子。
故:所以。
猖:嚣张,放肆。
诬:欺骗。
七十君:泛指多位君主。
哀哉:悲叹之词。
为民殃:成为百姓的灾难。

翻译

魏公如同古代贤相管仲,只愿文皇能举行封禅大典。
晚年仍存奢侈之心,他的妻子因此胆大妄为。
他欺骗了七十多位君主,可悲啊,成为百姓的祸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李廌的作品,名为《封禅碑》。诗中借用古代贤相管仲和封禅之事来表达对当时政治局势的不满与批判。

"魏公如管仲,封禅止文皇。" 这两句以历史上的魏征(即魏公)比喻李廌所处时代的贤相,他像春秋时期的管仲一样能够辅佐君主,实现封禅之举,以此来赞美当朝的政治理想。

然而接下来的 "侈心晚犹在,厥妇故敢猖。" 两句却转而表达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和失望。这里的“侈心”指的是奢侈之心,“厥妇”则是古代传说中能够制止暴君的贤女,诗人借此暗示希望出现能够纠正时政的贤能之士。

最后两句 "诬彼七十君,哀哉为民殃。" 则是对历史上那些被错误指责的七十位君主表示同情,并感叹他们的遭遇是百姓之殃。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不公和政治迫害的深切担忧。

总体而言,李廌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追求以及对现实政治的批判。他的语言含蓄、意蕴深长,充分展现了古典文学的韵味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