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宣叔秘丞遗川笺及粉纸二轴
宋 · 梅尧臣
蜀人捣玉屑,楚客调金粉。
制笺君有赠,草疏我无蕴。
宜书杨雄辞,莫写屈原愤。
谁识此意微,曾非事摇吻。
制笺君有赠,草疏我无蕴。
宜书杨雄辞,莫写屈原愤。
谁识此意微,曾非事摇吻。
注释
蜀人:指四川地区的人。捣:研磨。
玉屑:玉石研磨成的细粉。
楚客:指楚地的游子或文人。
调:调配。
金粉:金色的颜料。
制笺:制作信笺。
赠:赠送。
草疏:起草文书。
蕴:灵感或内容。
宜书:适宜书写。
杨雄辞:杨雄的文风(杨雄为西汉辞赋家)。
屈原愤:屈原的愤慨(屈原为战国时期楚国诗人,以忧国忧民著称)。
识:理解。
意微:微妙的意思。
曾:岂,难道。
事摇吻:迎合他人,摇唇鼓舌。
翻译
蜀地的人研磨玉石成粉末,楚地的客人调配金色的颜料。你赠送我制作信笺的材料,但我没有灵感写出内容。
适合书写杨雄的文辞,不要表达屈原的愤慨。
谁能理解这微妙的含义,这并非为了迎合他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作品,题为《李宣叔秘丞遗川笺及粉纸二轴》。诗中描述了蜀地之人制作精美的玉屑和楚地之客调制的金粉,展现了精致的文房用品。诗人感慨收到朋友李宣叔赠送的笺纸,其中蕴含着深情厚谊。他提到这些笺纸适合书写杨雄的典雅辞藻,而非表达屈原般的激愤之情。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友人心意的深刻理解,认为这份礼物并非仅仅为了表面的应酬,而是包含了更为微妙的情感。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文字艺术的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