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邑博洪螺峰韵
明 · 张天赋
删后无诗刚可信,画前有易略先闻。
竹生淇澳休誇蒋,玉出蓝田岂论琨。
斯道不随秦火灭,吾心自有六经存。
诸儒破碎无凭㩀,小说犹怜更杂分。
竹生淇澳休誇蒋,玉出蓝田岂论琨。
斯道不随秦火灭,吾心自有六经存。
诸儒破碎无凭㩀,小说犹怜更杂分。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和知识传承的深刻思考与感慨。首联“删后无诗刚可信,画前有易略先闻”运用对比手法,强调了文字记录与口头传授的重要性,暗示了古代知识传播方式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颔联“竹生淇澳休夸蒋,玉出蓝田岂论琨”以自然界的物象为喻,赞美了淇澳之竹与蓝田之玉的品质,同时也暗含了对某些人物或事物的评价,似乎在说,真正的价值不应仅凭表面的名声或出身来评判。
颈联“斯道不随秦火灭,吾心自有六经存”则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经典著作的坚守与信仰,即使面对历史的浩劫,如秦始皇焚书坑儒这样的事件,真正的智慧与道德准则也不会被彻底抹去,因为它们深植于人心之中。
尾联“诸儒破碎无凭㩀,小说犹怜更杂分”则对当时学术界的情况进行了批评,指出一些学者的研究可能过于碎片化,缺乏系统性和可靠性,而对小说等非正式文献的欣赏和利用,则显示了诗人对多元文化价值的理解和包容。
整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明代文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对知识传承的忧虑以及对学术研究方法的反思,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