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六月二十六日西阁昼寝赏析

六月二十六日西阁昼寝

宋 · 刘敞
驰骛圣不足,治安愚有馀。
愿言从物役,即事实燕居。
清切掖垣峻,深沈云阁虚。
食有万钱膳,架多四部书。
低头悟素餐,游日惭古初。
非吏复非隐,人言定何如。
平生山林尚,自与功名疏。
何为出不反,视此岁月徂。
秋风陨高林,蟋蟀鸣阶除。
行矣浮扁舟,季鹰不欺余。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敞所作的《六月二十六日西阁昼寝》。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反思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首句“驰骛圣不足,治安愚有馀”表达了诗人对追求圣贤之道的不满,认为在治理国家方面,普通人的智慧或许更有用处。接着,“愿言从物役,即事实燕居”表明了诗人愿意顺应事物的自然规律,过一种简朴的生活。

“清切掖垣峻,深沈云阁虚”描绘了官场的高耸和空虚,与后文的“食有万钱膳,架多四部书”形成对比,突出了物质财富与精神追求之间的矛盾。诗人通过“低头悟素餐,游日惭古初”表达了对浪费和虚度光阴的自责,以及对古代先贤勤俭节约精神的敬仰。

“非吏复非隐,人言定何如”则反映了诗人对于自己身份定位的困惑,既非纯粹的官员,也非彻底的隐士,面对外界的评价感到迷茫。最后,“平生山林尚,自与功名疏”强调了诗人对山林自然生活的偏好,与功名利禄保持距离的态度。“何为出不反,视此岁月徂”表达了诗人对过去选择入仕的反思,感叹时间流逝,未能及时回归自然生活。

“秋风陨高林,蟋蟀鸣阶除”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借以表达时光易逝,岁月无情。结尾“行矣浮扁舟,季鹰不欺余”引用晋代张翰(字季鹰)因见秋风起而思故乡鲈鱼的故事,表达了诗人想要像季鹰一样,适时归隐,享受自然之乐的愿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现实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和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