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甲申上元前闻家君不快西归见梅有感二首(其一)赏析

甲申上元前闻家君不快西归见梅有感二首(其一)

宋 · 杨万里
官路桐江西复西,野梅千树压疏篱。
昨来都下筠篮底,三百青钱买一枝。

注释

官路:官道,指官方或朝廷的道路。
桐江西:桐江,古代地名,位于今浙江桐庐县附近。
野梅:野生的梅花。
压疏篱:繁密的梅花几乎覆盖了稀疏的篱笆。
都下:京都,这里指当时的首都。
筠篮:竹篮,用竹子编成的篮子。
三百青钱:古代货币单位,三百文铜钱。
买一枝:购买一枝梅花。

翻译

官道从桐江往西又往西,野梅开满枝头压低了稀疏的篱笆。
昨天我来到京都,竹篮底部还留有筠篮的痕迹,用三百文铜钱买了一枝梅花。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春日闲适之景的诗,通过对官路、桐江及野梅的生动刻画,传达了诗人对于美好自然景物的情感寄托,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对亲人的牵挂和关切。

“官路桐江西复西”,诗人开篇便设定了一幅悠闲自得的画面,官道旁桐树依江而立,春风中桐花飘香,景色宜人。接着,“野梅千树压疏篱”则描绘出一片野趣,梅花盛开,如同轻柔的绿幕覆盖着田野。

诗人的情感在“昨来都下筠篮底”一句中逐渐流露,此处透露出诗人近日有采摘梅花之举,“筠篮”是古时用以盛放果实或花卉的竹编容器,表明诗人对这些自然物的珍视与喜爱。

“三百青钱买一枝”则显现出诗人对于这份美好不惜重金,愿意为之付出相对不菲的代价。这里的数字“三百”,既可理解为具体数额,也隐含着一种程度上的夸张,强调了诗人的情感深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个人的行为选择,展现了一种淡泊名利、享受自然之美的情怀,同时也透露出一份家国之思,表达了对远方亲人不快西归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