辇下曲一百二首,有序(其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宫廷清晨的场景。"东楼绯服唱鸡人",形象地刻画了穿着红色官服的报时者在东楼高声报晓,鸡鸣声穿透清晨的寂静。"击到朱鼙第几声",朱鼙是古代的一种红色小鼓,暗示报时者敲击鼓点,引导人们开始新的一天。
"楠寐奉常先告备","楠寐"可能指的是楠木制成的寝具,"奉常"是古代官职,负责祭祀和礼仪,这里指负责仪式准备的人。这句话暗示着仪式的准备工作已经开始,连负责礼仪的官员都已经起身。
"驾行三叩紫鞘鸣","驾行"暗指皇帝出行,"紫鞘"可能是宝剑或某种重要器物的鞘,三叩则表示庄重的三次叩击,象征着对皇帝出行的敬意和仪式的严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皇宫清晨的仪式感,展现了皇家生活的庄重与尊贵。张昱作为元末明初的诗人,通过这样的细节,传达出历史时期的宫廷文化气息。
词语解释
奉常的意思:(1). 秦 九卿之一。《汉书·百官公卿表》:“奉常, 秦 官,掌宗庙礼仪,有丞。 景帝 中六年更名太常。” 颜师古 注:“太常,王者旌旗也。画日月焉,王有大事则建以行,礼官主持之,故曰奉常也。后改曰太常,尊大之义也。”(2).保持恒久。 宋 范成大 《古鼎作香炉》诗:“云雷縈带古文章,子子孙孙永奉常。”...
鸡人的意思:亦作“鷄人”。 周 官名。掌供办鸡牲。凡举行大典,则报时以警夜。《周礼·春官·鸡人》:“鸡人掌共鸡牲,辨其物。大祭祀,夜嘑旦以嘂百官。凡国之大宾客、会同、军旅、丧纪,亦如之。凡国事为期,则告之时。凡祭祀,面禳衅,共其鸡牲。” 孙诒让 正义:“‘鸡人’者, 叶 钞《释文》作‘鷄人’。 阮元 云:‘从佳者小篆,从鸟者籀文。’”后指宫廷中专管更漏之人。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坐朝晏罢,每旦晨兴,属传漏之音,听鸡人之响。” 宋 王安石 《和祖择之登紫微阁》之一:“宫楼唱罢鷄人远,门闕朝归虎士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