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二十七首(其五)
明 · 孙承恩
天于西北亏,地于东南倾。
炼石补缺漏,蹴山塞重溟。
洪河稽天流,象罔纷纵横。
赤手障颓波,万古焉能成。
漆室有隐忧,非啸邻妇惊。
其力诚何施,其志良可矜。
炼石补缺漏,蹴山塞重溟。
洪河稽天流,象罔纷纵横。
赤手障颓波,万古焉能成。
漆室有隐忧,非啸邻妇惊。
其力诚何施,其志良可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宏大的自然景象与人类面对自然之力的渺小感。开篇“天于西北亏,地于东南倾”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天地的不平,仿佛宇宙本身都在经历某种缺失与倾斜。接着“炼石补缺漏,蹴山塞重溟”则表达了人类试图修补这宇宙之缺、填平海洋的壮志豪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斗争与和谐共存的主题。
“洪河稽天流,象罔纷纵横”描绘了滔天巨浪、洪水横流的壮观景象,与前文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自然力量的强大与不可预测性。“赤手障颓波,万古焉能成”则通过描述一个人徒手阻挡洪水的无力之举,深刻揭示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同时也蕴含着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漆室有隐忧,非啸邻妇惊”这一句似乎在暗示,即便是在最隐秘、最不起眼的地方,也存在着忧虑与不安,而这种忧虑可能因为某些外在因素(如邻妇的惊呼)而被外界所知。这里或许暗喻了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易与复杂性,以及人们内心的隐秘情感。
最后,“其力诚何施,其志良可矜”总结了全诗的情感与主题,既是对人类面对自然时力量的质疑,也是对人类不屈不挠精神的肯定与敬佩。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人与自然、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在面对强大自然力量时人类的智慧与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