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送钦叔内翰并寄刘达卿郎中白文举编修二首(其一)赏析

送钦叔内翰并寄刘达卿郎中白文举编修二首(其一)

金末元初 · 元好问
君性我所谙,我心君所知。
凡我之所短,君亦时有之。
谋事恨太锐,临断恨太迟。
持论恨太高,徇俗恨太卑。
人道自近始,贫富理不齐。
君自不得饱,欲疗何人饥。
乞醯乞诸邻,圣哲有明讥。
被发救乡人,智者所不为。
且如与人交,交有非所宜。
白黑不复择,豁豁倾心脾。
汎爱岂不可,后悔终自贻。
又如与人言,宁复无失辞。
刺口论成败,白眼谈歌诗。
世故彀黄閒,能不发其机。
闻君作损斋,似觉豪华非。
惩忿与窒欲,百年有良规。
与子各努力,岁晚以为期。

鉴赏

这首诗是元好问赠送给钦叔内翰和刘达卿、白文举两位朋友的作品,表达了对他们的理解和劝诫。诗人首先指出,他们之间的相互了解深入,都明白对方的优缺点。接着,他批评了钦叔等人在处理事务时过于急躁或犹豫,以及在言论上有时过高或过低迎合世俗。诗人强调了人情世故的复杂性,提醒他们在交友和言论上要谨慎,避免泛滥的爱心带来的后悔。

诗人还提到钦叔新建的损斋,认为看似豪华,实则蕴含着克制欲望、惩治愤怒的深意,这是百年的好习惯。最后,诗人鼓励朋友们共同努力,期待在岁月的晚年还能相互激励。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既是对友人的诚恳告诫,也是对自己人生的反思,体现了金末元初诗歌的深刻内涵。

词语解释

百年的意思:百年表示一百年的时间,也指很长时间。常用于形容事物的持久和历史悠久。...

白眼的意思:[释义](名)眼睛朝上或向旁边看,现出白眼珠,是看不起人的一种表情。 [构成]偏正式:白(眼 [例句]遭白眼。(作宾语)白眼狼。(作定语)[反义]青睐、青眼...

白黑的意思:(1).白色与黑色。《管子·明法解》:“故以战功之事定勇怯,以官职之治定愚智,故勇怯愚智之见也,如白黑之分。”《礼记·明堂位》“ 夏后氏 骆马黑鬣” 唐 孔颖达 疏:“骆,白黑相间也。” 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笔·江阴白鸜鹆》:“乌不日黔鵠不浴,白黑之朴由天然。”(2).指稻和黍。(3).比喻是非、善恶、贤愚、清浊等相反的人或事物。《史记·太史公自序》:“贤不肖自分,白黑乃形。”《汉书·王莽传中》:“羣县赋敛,递相賕赂,白黑纷然。” 颜师古 注:“白黑,谓清浊也。”《后汉书·冯衍传上》:“省羣议之是非...

被发的意思:谓发不束而披散。《左传·成公十年》:“ 晋侯 梦大厉,被髮及地,搏膺而踊。”《庄子·田子方》:“ 孔子 见 老耼 , 老耼 新沐,方将被髮而乾,慹然似非人。”《宋书·武帝纪中》:“爰暨木居海处之酋,被髮彫题之长,莫不忘其陋险,九译来庭。” 宋 苏轼 《潮州韩文公庙碑》:“公不少留我涕滂,翩然被髮下大荒。”一说为断发。详“ 被髮文身 ”。...

不为的意思:(1).不做;不干。《诗·卫风·淇奥》:“善戏謔矣,不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铭始不实。”(2).谓收成不好。《墨子·杂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备湛旱、岁不为。” 王念孙 《读书杂志·墨子六》:“‘岁不为’,犹《玉藻》言年不顺成也。”《淮南子·本经训》:“是故上下离心,气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为。” 高诱 注:“不为,不成也。”(3)...

不齐的意思:◎ 不齐 bùqí[unequal] 在质或量方面、大小或程度上不一致的;多变的,可变的,不规则的,不均匀的脉律不齐...

不可的意思:◎ 不可 bùkě(1) [should not]∶不可能;不可以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2) [must not]∶决不能,必须不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不可一概而论(3) [simply must]∶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不得的意思:◎ 不得 bùdé[may not;be not allowed]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不可以或不能够吾不得而见之矣。——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惩忿的意思:克制忿怒。《北齐书·陈元康传》:“ 元康 諫曰:‘王教训世子,自有礼法,仪刑式瞻,岂宜至是!’言辞恳恳,至於流涕。 高祖 从此为之惩忿。” 明 沉鲸 《双珠记·狱中冤恨》:“[末] 王先生 不消愁烦,君子谓囹圄为福堂,以其可悔过而迁善也。[生]难道福堂能惩忿?”参见“ 惩忿窒欲 ”。...

成败的意思:◎ 成败 chéngbài[success or failure] 成功与失败;胜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汉· 贾谊《过秦论》成败在此一举...

持论的意思:[释义](名)提出主张,立论。 [构成]动宾式:持|论 [例句]持论公平。(作谓语)...

刺口的意思:...

非所的意思:(1).不按规定时间;不时。《荀子·王霸》:“伤国者,何也?曰:以小人尚民而威,以非所取於民而巧。” 王先谦 集解引 俞樾 曰:“非所,犹非时也。”(2).不是人能够正常生活的地方。指监狱、边荒之地等。《后汉书·陈蕃传》:“或禁錮闭隔,或死徙非所。”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阴注阳受》:“先是 翱 典 合肥郡 ,有一道人诣 翱 ,自言能使鬼神。 翱 谓其妖……命繫於非所。”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三:“ 康熙 癸未,状元 王式丹 以 江南 科场事牵涉,卒於非所。”...

歌诗的意思:(1).咏唱诗篇。《左传·襄公十六年》:“ 晋侯 与诸侯宴于 温 ,使诸大夫舞,曰:‘歌诗必类。’” 杜预 注:“歌古诗,当使各从义类。”《墨子·公孟》:“君与父母、妻、后子死,三年丧服……歌诗三百,舞诗三百。” 孙诒让 间诂:“《周礼·小师》注云:歌,依咏诗也。”(2).配有乐谱可以歌唱的乐府诗。 章炳麟 《国故论衡·辨诗》:“ 汉 世所谓歌诗者,有声音曲折,可以弦歌,如《河南周歌声曲折》七篇,《周謡歌诗声曲折》七十五篇是也。故《三侯》、《天马》诸篇, 太史公 悉称诗。盖《乐府》外无称歌诗者。” 朱自清...

歌诗的意思:(1).咏唱诗篇。《左传·襄公十六年》:“ 晋侯 与诸侯宴于 温 ,使诸大夫舞,曰:‘歌诗必类。’” 杜预 注:“歌古诗,当使各从义类。”《墨子·公孟》:“君与父母、妻、后子死,三年丧服……歌诗三百,舞诗三百。” 孙诒让 间诂:“《周礼·小师》注云:歌,依咏诗也。”(2).配有乐谱可以歌唱的乐府诗。 章炳麟 《国故论衡·辨诗》:“ 汉 世所谓歌诗者,有声音曲折,可以弦歌,如《河南周歌声曲折》七篇,《周謡歌诗声曲折》七十五篇是也。故《三侯》、《天马》诸篇, 太史公 悉称诗。盖《乐府》外无称歌诗者。” 朱自清...

豪华的意思:[释义](1) (形)(生活)过分铺张;奢侈。 (2) (形)(建筑、器物设备或装饰)富丽堂皇;过分华丽。 [构成]并列式:豪+华 [例句]豪华的居室。(作定语)[反义]简陋...

后悔的意思:[释义](动)事后懊悔。 [构成]偏正式:后〔悔 [例句]她很后悔没有参加那次活动。(作谓语)...

豁豁的意思:(1).宽大貌。《诗·卫风·硕人》“施罛濊濊” 陆德明 释文引 汉 马融 注:“濊濊,大鱼网,目大豁豁也。”(2).胸怀坦荡,开朗。 后蜀 何光远 《鉴诫录·高僧谕》:“大丈夫儿须豁豁,莫学痴人受摩捋。” 宋 王安石 《祭杜待制文》:“公心豁豁,不置墙帷。”(3).象声词。 阮章竞 《漳河水》诗:“更深夜半静悄悄,只听 黄河 流豁豁。”...

口论的意思:口头论说。 汉 王充 《论衡·自纪》:“夫口论以分明为公,笔辩以荴露为通。”《三国志·吴志·陆逊传》:“书三四上,及求诣都,欲口论适庶之分,以匡得失。”...

良规的意思:(1).有益的规谏。《三国志·魏志·王朗传》:“朕继嗣未立,以为君忧,钦纳至言,思闻良规。”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庸夫好悦耳之华誉,而恶利行之良规。” 唐 韩愈 《病鸱》诗:“勿讳泥坑辱,泥坑是良规。”(2).好的规范、准则。《再生缘》第二十回:“愿君王,礼贤下士守良规。” 郑观应 《盛世危言·农功》:“尤其妙者,农部有专官,农功有专学……何国有良规,则互相仿效,必底於成而后已。”...

谋事的意思:◎ 谋事 móushì(1) [plan matters]∶计划干某种事情谋事不成惹人笑(2) [look for a job]∶找职业到广州去谋事...

能不的意思:(1).犹言而不。《诗·卫风·芄兰》:“虽则佩觿,能不我知!” 马瑞辰 通释:“按能字古读若耐,声与乃相近,而义亦同。能即乃也,乃犹而也。言虽则佩觿,而不我知也。”(2).岂能不。谓不能不。 唐 白居易 《忆江南》词之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緑如蓝,能不忆江南!”同“ 能否 ”。《史记·淮阴侯列传》:“上常从容与 信 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努力的意思:[释义](动)尽量使出力量,多用于口语。 [构成]动宾式:努|力 [例句]努力工作。(作状语)[同义]竭力、尽力、极力、勤奋...

岂不的意思:◎ 岂不 qǐbù[wouldn’t it result in] 难道不…?怎么不…?岂不容易?...

且如的意思:(1).假如,如果。《公羊传·隐公元年》:“且如 桓 立,则恐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 何休 注:“且如,假设之辞。”《水浒传》第九回:“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西游记》第八二回:“ 八戒 道:‘哥啊,且如我变了,却怎么问么?’”(2).即如,就象。 唐 杜甫 《兵车行》:“且如今年冬,未休 关西 卒。”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十一出:“且如那贫女,屋里姓 王 ,唤做 王有钱 。只因父母丧亡,水火盗贼害了家计。”《水浒传》第六回:“知客又道:‘你听我説与你:僧门中职事人员,...

倾心的意思:用心向某人倾诉真情,表示深深地爱慕或崇拜。...

人言的意思:指别人的言论、议论。...

人道的意思:[释义](1) (名)指爱护人的生命、关怀人格和权利的道德。实行人道。(作宾语) (2) (名)古代指封建礼教规定的人伦。 (3) (名)〈书〉泛指人事或做人道理。指人性交(就能力说)。 [构成]偏正式:人(道...

圣哲的意思:◎ 圣哲 shèngzhé[sage]具有超凡品德、才智的人;圣人和哲人...

世故的意思:[释义](名)处事经验。 [构成]偏正式:世(故 [例句]不懂人情世故。(作宾语)[同音]事故...

失辞的意思:亦作“ 失词 ”。言辞失当。《左传·宣公十二年》:“ 彘子 以为諂,使 赵括 从而更之,曰:‘行人失辞。’” 杜预 注:“言误对。”《史记·秦始皇本纪》:“ 将閭 曰:‘……受命应对,吾未尝敢失辞也。’”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激雷不能追既往之失辞, 班输 不能磨斯言之既玷。” 廖仲恺 《史坚如石像开幕演说》:“我国对于庚子之役,实多未明其重要意义。‘拳匪’二字实为失词。”...

所知的意思:◎ 所知 suǒzhī(1) [knowledge]∶已掌握的知识所知不多(2) [acquaintance]∶指相识的人他所知的只是有限的几个人...

所宜的意思:适宜;妥当。《书序》:“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 汉 应瑒 《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赠诗见存慰,小子非所宜。” 唐 韩愈 《举张正甫自代状》:“可谓古之老成,朝之硕德,久处散地,实非所宜。”...

为期的意思:[释义](名)从时间、期限长短上看。 [构成]偏正式:为(期 [例句]为期十天。(作谓语)...

我所的意思:佛教语。谓与“我”相对之外物。《智度论》卷三一:“我是一切诸烦恼根本,先着五素为我,然后着外物为我所。” 南朝 宋 谢灵运 《浮云》诗:“诸法既无我,何由有我所。” 章炳麟 《人无我论》:“自八识六根以至一毛一孔属於内界者,假説为我;自眷属衣食金钱田园以至一切可以摄取受用之物属於外界者,説为我所,而我与我所又非一成不变也。”...

无失的意思:(1).没有失误。《老子》:“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官制象天》:“立成数以为植而四重之,其可以无失矣。”(2).不遗漏。《文献通考·经籍十三》:“顾读者不深考其间,虽或有得於此者,而又不能无失於彼。”(3).没有损失。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次夜,果有偷匿后园竹中,知有备,无失。”(4).佛教指酒戒五神之一。《法苑珠林》卷一○五:“饮酒戒有五神:一名清素,二名不醉,三名不乱,四名无失,五名护戒。”...

乡人的意思:◎ 乡人 xiāngrén(1) [villager]∶乡下的老百姓乡人起得很早(2) [fellow villager]∶同村同乡的人在这里他的乡人很多...

心脾的意思:心脏与脾脏。亦指心。 三国 魏 甄皇后 《塘上行》:“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 五代 齐己 《忆杜匡庐日》诗:“何当旧泉石,归去洗心脾。”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二:“诗能入人心脾,便是佳诗,不必名家老手也。” 梁斌 《播火记》三:“梨子上爬着露珠儿,露水泼在手上,泼在脸上,虽然是一点点,也沁透人的心脾。”...

心君的意思:心。古人以心为一身之主,故称。 宋 陆游 《对经》诗:“烟水幸堪供眼界,世缘何得累心君。” 梁启超 《论请愿国会当与请愿政府并行》:“如心君然,百体咸率其令。”...

徇俗的意思:顺随时俗。 唐 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物情良徇俗,时论太诬吾。” 明 方孝孺 《绿畴轩记》:“然善为政者,不徇俗而苟同,亦不矫俗以求异。”一本作“ 循俗 ”。...

以为的意思:◎ 以为 yǐwéi[presume;think;believe;consider] 认为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以为旦噬己也。——唐· 柳宗元《三戒》以为鄙吝。——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资治通鉴》自以为必死。——《资治通鉴·唐纪》以为豪。——明· 魏禧《大铁椎传》以为妙绝。——《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有明的意思:指 明 朝。有,词头。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 仲子 乃尽閲 有明 之文,得其指归,洞彻其底藴。”...

与人的意思:合乎民意取得人心。《国语·越语下》:“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 韦昭 注:“与人,取人之心也。”《管子·形势》:“持满者与天,安危者与人。” 尹知章 注:“能安危者,则与人合。”...

智者的意思:◎ 智者 zhìzhě[sage] 有智谋或智慧过人的人...

窒欲的意思:见“ 窒欲 ”。亦作“ 窒慾 ”。抑制欲望。《易·损》:“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唐 白居易 《刑礼道策》:“剗邪窒慾,致人於耻格,莫尚於礼。” 梁启超 《边沁之伦理说》:“道学家之窒慾,生于希望,将以此钓名誉也。宗教家之窒慾,生于畏惧,将以此避冥罚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