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将军北征
明 · 温纯
几年坐镇海波平,忽听骊歌送北征。
百队熊罴攀祖帐,一时笳吹动江城。
营前细柳那堪折,匣底芙蓉若自鸣。
共说承家多节操,伫看塞北请长缨。
百队熊罴攀祖帐,一时笳吹动江城。
营前细柳那堪折,匣底芙蓉若自鸣。
共说承家多节操,伫看塞北请长缨。
鉴赏
这首《送王将军北征》由明代诗人温纯所作,描绘了送别王将军出征的场景,充满了壮志豪情与深情厚谊。
首句“几年坐镇海波平”,以“坐镇”二字形象地描绘了王将军长期稳定边疆、维护和平的形象,暗示其功绩卓著。“海波平”则象征着边境的安宁,为下文的离别增添了几分不舍与感慨。
“忽听骊歌送北征”一句,通过“骊歌”这一传统送行的音乐,渲染了离别的氛围,表达了对即将出征的王将军的深切关怀与祝福。骊歌通常在送别时演奏,其哀而不伤的旋律,既寄托了对未来的担忧,也蕴含了对归来的期待。
“百队熊罴攀祖帐,一时笳吹动江城”两句,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将送别场面描绘得生动而壮观。熊罴是古代军队中勇猛战士的象征,这里指代王将军麾下的士兵;“攀祖帐”则暗示了士兵们在告别仪式上的庄重与肃穆。同时,“笳吹”之声在江城回荡,不仅增添了离别的气氛,也预示着战争的号角即将响起。
“营前细柳那堪折,匣底芙蓉若自鸣”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细柳象征着柔弱与离愁,难以承受离别的痛苦;而“芙蓉”在这里可能是指剑匣内的宝剑,自鸣则寓意着即将出征的王将军内心深处的坚定与决心。
最后,“共说承家多节操,伫看塞北请长缨”两句,表达了对王将军高尚品德和英勇精神的赞美,同时也寄予了对其凯旋归来的美好祝愿。承家多节操,意味着王将军不仅个人品行高洁,还能传承家族的荣耀与责任;“伫看塞北请长缨”则表达了对王将军出征胜利、归来时能佩戴胜利之缨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送别场景的壮丽与深情,以及对出征将士的崇高敬意和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