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湜下第归卫州便游河北
里在应未迟,勿作我身料。
轻云日下不成阴,出对流芳搅别心。
万雉城东春水阔,千人乡北晚花深。
旧竹青青常绕宅,到时疏旷应自适。
佳期纵得上宫游,旅食还为北邙客。
路出司州胜景长,西山翠色带清漳。
仙人矶近茱萸涧,铜雀台临野马冈。
屡道主人多爱士,何辞策马千馀里。
高谭魏国访先生,修刺平原过内史。
一举青云在早秋,恐君从此便淹留。
有钱莫向河间用,载笔须来阙下游。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太常:古代官职名。苏门:指苏轼一类文人雅士的群体。
万雉:形容城墙高大。
旅食:在外漂泊,以食为生。
仙人矶:地名,可能有神话传说色彩。
铜雀台:曹操所建,象征权势。
平原:平原君赵胜,此处代指平原一带的人物。
青云:比喻高位或显赫地位。
淹留:长时间停留,不愿离去。
翻译
不要叹息官职低微,就去苏门吟啸吧。这样的机会还不算晚,别只看眼前自己。
轻云遮不住阳光,与美景相伴让人心动。
春天的城东水宽广,傍晚的乡北花开繁盛。
旧竹环绕宅院,那时你定会感到舒畅。
即使能上朝游玩,但旅居在外仍是北邙之客。
司州之路景色优美,西山翠色映照着清漳。
仙人矶靠近茱萸涧,铜雀台坐落在野马冈。
主人爱才,不辞千里策马而来。
拜访魏国高人,平原内史也要拜访。
秋天一展才华,怕你因此长久停留。
有钱也不要随意挥霍,要用在京城的笔墨生涯。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作品,名为《送李湜下第归卫州便游河北》。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美好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首句“莫嗟太常屈,便入苏门啸”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即将远行的不舍,希望他不要因为别离而感到悲伤,而应该像古代大诗人苏轼那样,通过吟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接下来的“里在应未迟,勿作我身料”则是劝告朋友在家中不必着急准备行装,因为时间还早,且不要为诗人的离别而感到过于忧虑。
“轻云日下不成阴,出对流芳搅别心”描绘了一种恬静的自然景象:天空中的轻云没有聚集成阴霾之气,而是伴随着和煦的阳光与花香交织在一起,带给人一种宁静而又不舍离去的情怀。
“万雉城东春水阔,千人乡北晚花深”则描绘了一个广阔的春日景色:城东的春水如画卷般展开,而乡间的晚花却在人们的脚步中逐渐深藏。
诗中的“旧竹青青常绕宅,到时疏旷应自适”表达了对朋友未来居所的美好祝愿:希望那里的老竹依旧环绕着房屋,即使到了那里发现环境有所改变,也请朋友随遇而安。
接下来的“佳期纵得上宫游,旅食还为北邙客”则是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即便能够在京城中享受一段美好的时光,但当你回到北邙山下的故乡,也仍然是一位远行的旅人。
“路出司州胜景长,西山翠色带清漳”描述了诗人对于朋友将要踏上的道路和所见到的壮丽景色的赞美:从司州出发,一路上都是绵长而又壮观的风光,而西边的山峦更是以翠绿的颜色与清澈的溪流相映成趣。
“仙人矶近茱萸涧,铜雀台临野马冈”则是在描绘朋友将要行经的地方,其中有着仙气十足的石矶,它靠近着古书中描述的美丽河流,而铜雀台则是对着一片广阔无垠的自然风光。
“屡道主人多爱士,何辞策马千馀里”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主人的深厚情谊,他们之间的情感深刻到即便是远行千里,也不足以言说他们之间的情分。
最后,“高谭魏国访先生,修刺平原过内史”则是在叙述一段历史故事:古代的高谭前往魏国寻访贤士,而这位先生却在广阔的平原上行走,穿越了许多内史所记载的地方。
“一举青云在早秋,恐君从此便淹留”是诗人对朋友即将踏上的旅程的担忧:当你一旦扬帆起航,乘着那如同早秋天空中的清风,便可能会因为沿途的美景而流连忘返,不愿再离开。
末尾的“有钱莫向河间用,载笔须来阙下游”则是诗人对朋友的最后劝告:当你拥有财富时,不要在河边的交易中浪费它,而应该携带着笔墨,去往那风景如画的地方游历,记录下你的所见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