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解性存
宋 · 刘黻
相望才咫尺,会面若登天。
破屋人多厌,空山月独怜。
未贫犹有易,屡旱却无田。
时到青松下,西风伴鹤眠。
破屋人多厌,空山月独怜。
未贫犹有易,屡旱却无田。
时到青松下,西风伴鹤眠。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相望:遥望。咫尺:很近的距离。
会面:相见。
登天:极其困难。
破屋:破旧的房子。
厌:厌恶。
空山:荒凉的山。
月独怜:月亮被孤独地欣赏。
未贫:尚未贫穷。
易:改变。
屡旱:连续干旱。
无田:没有田地。
时到:到了某个时候。
青松:常绿的松树。
西风:秋风。
鹤眠:鹤栖息。
翻译
虽然距离看似很近,但相见却难如登天。破败的房屋让人心生厌倦,只有空山的明月独自被人怜惜。
还未陷入贫困时还有改变的机会,然而连年干旱却没有田地耕种。
到了晚年,我会在青松之下,享受西风与鹤相伴的宁静生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山中的寂寞与超脱的情怀。开篇"相望才咫尺,会面若登天"表达了山中人对彼此的珍视和难得一见的珍贵,如同攀登高天般不易。紧接着"破屋人多厌,空山月独怜"则写出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中的烦恼与厌倦,同时又对空山明月产生了一种独特的怜爱。
中间两句"未贫犹有易,屡旱却无田"反映了诗人的生计困顿,即使在没有陷入绝对贫穷之前,还有一些简单的生活之便,但面对连续的干旱,却无田可耕。这种艰难的情形充满了无奈和悲哀。
末尾两句"时到青松下,西风伴鹤眠"则是诗人在特定时刻选择在青松之下安身,这里的"时到"暗示了一种顺应自然的态度,而"西风伴鹤眠"更增添了几分超然物外的意境。这里的"西风"和"鹤"都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往往与仙境、自由等概念相联系。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充满了隐逸情怀和山林之美的诗作,透露出诗人对于世俗烦恼的逃避,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切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