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壬午元日试笔有怀十翁楚山先生两章奉寄(其一)赏析

壬午元日试笔有怀十翁楚山先生两章奉寄(其一)

宋 · 萧立之
年似渭滨人样子,竹房深夜一灯青。
老莱有妇能言语,元亮无言亦典刑。
诗到夔州尊绝倡,人瞻鲁殿兀苍冥。
写添涧谷成三老,洛下风流可得成。

鉴赏

这首诗以“壬午元日试笔有怀十翁楚山先生两章奉寄(其一)”为题,由宋代诗人萧立之创作。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前辈的怀念与敬仰之情。

首句“年似渭滨人样子”,以渭滨老人比喻,暗示自己虽已年长,但依然保持着一种从容不迫、智慧深沉的态度,如同渭滨老人一般。这里运用了历史典故,增加了诗句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感。

“竹房深夜一灯青”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诗意的画面:在深夜的竹屋里,一盏孤灯散发着微弱而温暖的光芒。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生活环境,也象征着他在孤独中坚守自我,追求精神世界的光明。

“老莱有妇能言语,元亮无言亦典刑”这两句,分别引用了老莱子和陶渊明的典故。老莱子以其孝顺闻名,此处借其有妇能言语,表达诗人对孝道的推崇;元亮即陶渊明,以其淡泊名利、高洁自守著称,无言则代表了他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传统美德的向往与追求。

“诗到夔州尊绝倡,人瞻鲁殿兀苍冥”两句,前一句赞美了夔州(今重庆奉节)的诗歌文化,表达了对那里的诗人的敬仰;后一句则以鲁殿(孔子庙)为喻,形容人们在苍茫的天空下瞻仰先贤,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情。

“写添涧谷成三老,洛下风流可得成”最后两句,通过“涧谷”和“三老”的形象,以及对洛下(洛阳)风流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希望在自己的生活中也能融入这种深厚的文化氛围,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长者,传承并发扬光大传统文化的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传统文化的颂扬,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