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秋客舍忆故山
秋来倚林阁,日看度江云。
客况层苔老,疑心杂响闻。
遥知溪墅月,坐少一人分。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醇的《早秋客舍忆故山》描绘了诗人身处异乡的早秋时节,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之情。首句“何处非如寄”,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感觉处处皆是临时寄居之地的感受。接着,“一山安足云”暗示了即使眼前只有孤山,也难以满足他对故乡山水的思念。
“秋来倚林阁,日看度江云”描绘了诗人每日在林阁中远眺,看着江面上飘过的云彩,仿佛能看见故乡的云朵,寄托着对家乡的遥想。诗人身处异乡,心境孤独,“客况层苔老”,形容自己身处的环境冷清,苔藓覆盖,增添了离愁别绪。
“疑心杂响闻”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孤独感,诗人怀疑听到的每一声杂音都可能勾起对故乡的回忆。最后,“遥知溪墅月,坐少一人分”以想象中的故乡溪边别墅,在月光下显得更加寂寥,仿佛少了诗人的存在,使得那份思念之情更为强烈。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远方故山的深深眷恋,以及在异乡的孤独与怀旧之情。
词语解释
安足的意思:立足,存身。《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遣人与子书,刻期兵至,举火为应”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典略》:“ 瓚 遣行人 文则 齎书告子 续 曰:‘不然,吾亡之后,天下虽广,汝欲求安足之地,其可得乎!’”...
何处的意思: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客况的意思:亦作“ 客况 ”。1.客居的境况。 元 张翥 《定风波》词:“婉晚年华,凄凉客况,泥酒浑成病。”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访翠》:“对三月艳阳之节,住六朝佳丽之场,虽是客况不堪,却也春情难按。”(2).旅居中的情思。 元 戴善夫 《风光好》第二折:“学士,怎生瞒的过我!此乃‘独眠孤馆’四字,此人客况动矣。”《花月痕》第十三回:“ 苏东坡 远謫 惠州 , 朝云 也曾随侍,我如今决计买一姬人,以消客况罢。”见“ 客况 ”。...
如寄的意思:好像暂时寄居。比喻时间短促。《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三国 魏 曹丕 《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
遥知的意思:谓在远处知晓情况。 唐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宋 王安石 《梅花》诗:“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金 元好问 《汴禅师自断普照石为斫以诗见饷为和》之一:“遥知玉音在,洗耳俟研磨。”...
疑心的意思:◎ 疑心 yíxīn(1) [suspicion]∶猜疑之心(2) [doubt]∶推测;猜测...
一人的意思:(1).古代称天子。亦为天子自称。《书·太甲下》:“一人元良,万邦以贞。” 孔 传:“一人,天子。”《书·汤诰》:“王曰:‘嗟尔万方有众,明听予一人誥。’” 孔 传:“天子自称曰予一人。” 汉 班固 《白虎通·号》:“王者自谓一人者,谦也,欲言己材能当一人耳。故《论语》曰:‘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臣谓之一人何?亦所以尊王者也,以天下之大,四海之内,所共尊者一人耳。故《尚书》曰:‘不施予一人。’” 宋 王禹偁 《待漏院记》:“况夙兴夜寐,以事一人,卿大夫犹然,况宰相乎?” 明 唐寅 《嘉靖改元元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