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七夜大雷雨用韵酬俞好问四首(其四)
宋末元初 · 方回
倦眠书砚付埃氛,烟尽当窗一篆云。
黠鼠谁令如鬼物,痴猫吾欲与弹文。
雨馀自揣薪槱绝,客里尤怜仆厮勤。
花尽春残不须惜,好谋归棹趁南薰。
黠鼠谁令如鬼物,痴猫吾欲与弹文。
雨馀自揣薪槱绝,客里尤怜仆厮勤。
花尽春残不须惜,好谋归棹趁南薰。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意象和情感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首句“倦眠书砚付埃氛”描写诗人在疲惫中沉睡,其书桌上的墨迹随风飘散,与自然融为一体,表达了一种放松与自在的生活态度。
紧接着,“烟尽当窗一篆云”则是对外部景象的细腻描绘,窗前缭绵的云雾构成一种宁静的氛围,让人不禁联想到诗人内心世界的和谐与淡定。
“黠鼠谁令如鬼物”,这句话通过对老鼠的描述,传达出诗人对世间万物命运安排的困惑与无奈,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微小生命尊严的关注。
“痴猫吾欲与弹文”则表现出了诗人与自然界中另一生命——猫之间的情感联系。这里的“弹文”可能暗示着诗人通过文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寻求心灵上的慰藉。
“雨馀自揣薪槱绝”,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雨后亲手收集残枝败叶的行为,传递出一种对自然循环的尊重与珍视,同时也反映出了诗人的勤勉与不舍昼夜。
“客里尤怜仆厮勤”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来客的关怀,以及对家中仆人的体贴之心,展现了诗人的人文情怀和对周围世界的细腻感知。
“花尽春残不须惜”,这句诗通过对过往美好景象的淡然态度,传达出一种超脱物外、顺其自然的哲学观。诗人并不沉溺于过去,而是接受并享受现实中的每一刻。
最后,“好谋归棹趁南薰”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和积极准备,希望能够在适宜的时机找到归宿,拥抱自然赋予的一切温暖与美丽。
整首诗以其细腻的情感描绘、生动的意象构建,以及对自然界深刻的观察和感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多层次、丰富内涵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