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前题下字韵二首(其二)
虽乏哙等才,耻与哙等伍。
江南久丧乱,州郡俱榛莽。
况复此辈反,黎庶不胜苦。
括囊索金银,杀人掠子女。
元恶幸诛擒,所失宁复取。
治乱如理丝,不理将失绪。
治田当去蠹,不去终害黍。
军容欲不惊,必先肃其旅。
梁栋欲不倾,必先正其础。
措置果合宜,何忧不得所。
鉴赏
这首诗是叶颙元末明初时期的五言古诗,主要探讨了军事纪律的重要性以及治理国家的道理。诗人首先批评了军队中的骄横无纪,指出即使缺乏像樊哙那样的勇猛之才,也应避免与他们为伍,因为战乱已经给江南地区带来了长期的苦难和混乱。接着,诗人描述了叛乱者的暴行,如掠夺金银、杀害百姓,强调首要任务是消灭首恶。
诗人以丝线管理和农田除害为比喻,说明治理国家如同理顺乱丝和清除田间的害虫,若不及时整治,后果不堪设想。他进一步提出,要保持军队的稳定,必须先从内部整顿,如同维护建筑的稳固,首先要确保根基的正直。如果政策和措施得当,最终目标自然能够实现。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深刻,表达了对社会秩序和军事管理的严谨态度,以及对良好治理的期待。
词语解释
必先的意思:(1). 唐 时应试举子相互间的一种称谓。谓其登第必在同辈之先,有推敬之意。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轻佻》:“ 郑光业 常言及第之岁,策试夜,有一同人突入试铺,为吴语谓 光业 曰:‘必先!必先!可以相容否?’ 光业 为輟半铺之地……居二日, 光业 状元及第。”(2).以称下第的同人。 唐 韩仪 《记知闻近过试》诗:“短行轴了付三銓,休把新衔恼必先。”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诂笺三》:“ 韩仪 与关试后新人诗,有‘休把新衔恼必先’句,此必先又谓下第同人也。”...
不胜的意思:[释义](1) (动)承担不了;不能忍受。 (2) (动)表示不能做或做不完(前后重复同一动词):防不胜防。 (3) (副)非常;十分(用于感情方面)。 [构成]偏正式:不〔胜 [例句]体力不胜。(作谓语)防不胜防。(作状语)不胜荣幸。(作状语)...
不倾的意思:(1).不倾侧;不倾覆。 汉 张衡 《思玄赋》:“登 蓬莱 而容与兮,鼇虽抃而不倾。” 晋 潘岳 《西征赋》:“图万载而不倾,奄摧落於十纪。” 清 戴名世 《<困学集>自序》:“即不用而亦所以持世於不倾也。”(2).不偏。 明 方孝孺 《送石君永常赴河南佥事序》:“子其正乃心,嗜欲不形,好恶不倾,是非咸得其正,然后可以为正矣。”...
不理的意思:◎ 不理 bùlǐ(1) [do not bother about;ignore]∶置于不顾,不理睬别不理他,要帮助他(2) [pay no attention to]∶不理会,不在乎,不当一回事我才不理这些闲话呢...
不得的意思:◎ 不得 bùdé[may not;be not allowed]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不可以或不能够吾不得而见之矣。——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措置的意思:[释义](动)安排,料理。 [构成]并列式:措+置...
荡然的意思:[释义](形)〈书〉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 [构成]附加式 [例句]荡然无存。(作状语)...
得所的意思:(1).谓得到安居之地或合适的位置。语出《诗·魏风·硕鼠》:“乐土乐土,爰得我所。”《汉书·王莽传上》:“四海辐凑,靡不得所。”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唐 杜甫 《敬赠郑谏议十韵》:“野人寧得所,天意薄浮生。” 明 李贽 《答耿中丞书》:“夫天下之人得所也久矣,所以不得所者,贪暴者扰之,而‘仁者’害之也。”(2).适当;适宜。 北魏 高湛 《养生论》:“寻常饮食,每令得所,多湌令人彭亨短气,或致暴疾。” 金 王若虚 《宁晋县令...
哙等的意思:谓 樊哙 之流。喻平庸之辈。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七:“今新列词垣者,几视部郎为 噲 等。盖由事例既开,六部司员皆可入貲行走,而柏臺、芸馆必由科目进身,部郎黯然,职是之故。” 清 余怀 《板桥杂记·小引》:“如或遇非其偶,援 噲 等以伍 淮阴 ,玉树蒹葭,争光殊耻。”参见“ 噲伍 ”。...
合宜的意思:[释义](形)合适。 [构成]并列式:合+宜 [例句]他担任这个工作倒很合宜。(作谓语)...
纪律的意思:[释义](名)集体里要求成员遵守的规则。 [构成]并列式:纪+律 [例句]纪律严明。(作主语)...
江南的意思:◎ 江南 jiāngnán(1) [south of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就是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江南草长,杂花生树。——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江南好风景。——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能不忆江南。——唐· 白居易《忆江南》春风又绿江南岸。——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2) [south of the Changjiang River]∶泛指长江以南江南出楠梓。——《史记·货殖列传》...
金银的意思:(1).黄金和白银。《列子·周穆王》:“化人之宫,构以金银。”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尽得其所虏掠金银、妇女等,皆获致其家。”《水浒传》第二二回:“ 柴进 取出些金银,送与 武松 。”(2).谓印绶。《后汉书·班超传》:“今臣幸得奉节带金银护 西域 。” 李贤 注:“金银,谓印也。金印紫綬,银印青綬也。”(3).指纸锞,冥镪。《金瓶梅词话》第八四回:“金炉内炷了香,焚化了纸马金银。”...
久丧的意思:长期守孝;长期服丧。《墨子·非儒下》:“久丧伪哀以谩亲。”《公羊传·文公二年》:“作 僖公 主何以书?讥。何讥尔?不时也。其不时奈何?欲久丧而后不能也。”《淮南子·道应训》:“厚葬久丧,以亶其家。”...
军容的意思:指军队的容貌和仪表,也泛指军队的整体形象。...
况复的意思:亦作“况復”。1.更加;加上。 隋炀帝 《白马篇》:“本持身许国,况復武功彰。” 唐 杜甫 《寄杜位》诗:“干戈况復尘随眼,鬢髮还应雪满头。” 明 梁辰鱼 《于虎丘殿阶遇张月容》曲:“眼波横,况復香肩偷凭。”(2).何况,况且。《陈书·江总传》:“况復才未半古,尸素若兹。” 唐 马总 《意林·傅子》:“蜘蛛作罗,蜂之作窠,其巧亦妙矣,况復人乎?” 唐 刘驾 《寄远》诗:“得书喜犹甚,况復见君时。”(3).仿佛,好像。 唐 寒山 《诗》之一三四:“呼之迴面视,况復不相识。”...
括囊的意思:(1).结扎袋口。亦喻缄口不言。《易·坤》:“括囊,无咎无誉。” 孔颖达 疏:“括,结也;囊,所以贮物,以譬心藏知也。闭其知而不用,故曰括囊。” 汉 王符 《潜夫论·贤难》:“此智士所以钳口结舌,括囊共默而已者也。”《世说新语·言语》“ 南郡 庞士元 闻 司马德徽 在 潁川 ”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引《司马徽别传》:“知 刘表 性暗,必害善人,乃括囊不谈议时人。”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上:“天下无道,君子括囊不信,以避小人之祸,而犹或不免。”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蕉叶》:“僕屡欲...
黎庶的意思:◎ 黎庶 líshù[the common people;the multitude] 众民,民众...
理丝的意思:(1).抽理蚕丝。《晋书·后妃传上·左贵嫔》:“躬执桑曲,率导媵姬,修成蚕蔟,分茧理丝。”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懂得这一点,则作家观察生活,处理材料,就如理丝有绪。”(2).谓弹奏弦乐器。 明 高启 《慰人悼亡》诗:“朱字箜篌委网尘,月明不见理丝人。”...
梁栋的意思:栋梁。比喻担任国家重任的人。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士阶条例》:“并拟省试、京试俱三年一次,考约士移於七月秋凉之时,俾士子等得以宽期习练,庶可倍获真材,储为樑栋。”(1).屋宇的大梁。 晋 郭璞 《游仙诗》之二:“青谿千餘仞,中有一道士。云生梁栋间,风出窻户里。” 宋 黄庭坚 《题王仲弓兄弟巽亭》诗:“里中多佳树,与世作梁栋。”(2).比喻担负国家重任的人才。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大夫 文种 者,国之梁栋,君之爪牙。”《隋书·李景传》:“ 杨玄感 之反也,朝臣子弟多预焉,而...
乱纪的意思:(1).败坏或违反法纪。《晏子春秋·谏下十二》:“乱纪失民,危道也。”《礼记·礼运》:“是谓天子坏法乱纪。” 马王堆 汉 墓帛书《十六经·成法》:“循名復一,民无乱纪。”(2).乱世。《汉书·天文志》:“太白经天,天下革,民更王,是为乱纪,人民流亡。”(3).淆乱头绪。 晋 陆机 《浮云赋》:“朱丝乱纪,罗袿失领。”...
掠子的意思:(1).绾发的头巾之类。 宋 米芾 《画史》:“士子国初皆顶鹿皮冠,弁遗制也……其后方有丝绢作掠子,掠起髮,顶帽出入,不敢使尊者见。既归於门背取下掠子,篦约髮讫,乃敢入。”(2).篦子。梳头用具。 清 方以智 《通雅·衣服》:“ 梁冀 使人劾 李固 曰:‘搔头弄姿。’ 遯园 曰:‘即今掠子。’” 明 周祈 《名义考·物》:“篦,亦以整髮,即今掠子。”...
丧乱的意思:[释义](动)〈书〉指死亡祸乱的事。 [构成]并列式:丧+乱...
杀人的意思:...
上下的意思:◎ 上下 shàngxià(1) [high and low]∶高处和低处;上面和下面;职位上较高的和较低的人上下同欲者胜。——《孙子·谋攻》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范仲淹《岳阳楼记》(2) [old and young]∶辈分上较高的和较低的人全家上下都很高兴(3) [up and down]∶从上面到下面上下打量着这位陌生人(4) [relative superiority or inferiority]∶指程度上高低...
无上的意思:◎ 无上 wúshàng[the highest;supreme;paramount] 没有比它更高的无上荣耀...
先正的意思:(1).亦作“ 先政 ”。前代的贤臣。《书·说命下》:“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 孔 传:“正,长也,言先世长官之臣。” 汉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惟祖惟父,股肱先正,其孰恤朕躬。” 晋 陆机 《辩亡论下》:“山川之险易守也,劲利之器易用也,先政之策易循也。”《北齐书·高勱传》:“臣以蒙幼,滥叨拔擢,虽竭庸短,惧忝先政。” 宋 岳飞 《御书屯田三事跋》:“臣闻先正 司马光 有言:德胜才,谓之君子。”(2).泛指前代的贤人。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三:“世谓先正论三江以味别,自 孔子 删定《书...
元恶的意思:大恶之人;首恶。《书·康诰》:“元恶大憝,矧惟不孝不友!” 孔 传:“大恶之人犹为人所大恶,况不善父母、不友兄弟者乎!” 唐 沉佺期 《赦到不得归题江上石》诗:“天鉴诛元恶,宸慈恤远黎。”《明史·张璁传》:“元恶寒心,羣奸侧目。” 炉魂 《对于张之洞死后之湖南人》:“ 张之洞 老悍自用……餘毒所及,厥成大创,天厌其驱,罚其元恶,卖国老贼,遂入黄壚。”...
榛莽的意思:◎ 榛莽 zhēnmǎng[luxuriant vegetation] 丛杂的草木偷性命于榛莽。——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治田的意思:(1).古人掌管农业事务的官员。治,通“ 司 ”。《荀子·王制》:“相高下,视肥墝,序五种,省农功,谨蓄藏,以时顺脩,使农夫朴力而寡能,治田之事也。” 于省吾 《双剑誃诸子新证·荀子二》:“治田即司田。”(2).种田。《汉书·食货志上》:“治田勤谨则畮益三升,不谨则损亦如之。”...
治乱的意思:(1).安定与动乱。《书·君牙》:“民之治乱在兹。” 宋 范仲淹 《润州谢上表》:“议治乱之本根,求祖宗之故事。” 王闿运 《上巡抚恽侍郎书》:“观其诚伪知其治乱,观其轻重知其兴亡。”(2).谓治理混乱的局面,使国家安定、太平。《孔子家语·哀公问政》:“继絶世,举废邦,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明治病之术者,杜未生之疾;达治乱之要者,遏将来之患。”《前汉书平话》卷上:“陛下圣文神武,治乱安危。”...
州郡的意思:◎ 州郡 zhōujùn[state and prefecture] 州和郡,均为古代行政区累官故不失州郡。——《资治通鉴》...
子女的意思:◎ 子女 zǐnǚ(1) [sons and daughters;children]∶儿子和女儿;儿女亦无子女。——清· 袁枚《祭妹文》帮助丈夫,教养子女,支持门庭,料量薪水。——《儿女英雄传》(2) [young man and woman]∶少年男子和女子掠夺金帛子女(3) [beauty;beautiful woman;young woman]∶美女;年青女子今若以华堂大厦,子女金帛,令彼享用,自然疏远孔明、 关、 张等。——《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