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送台州沈虞卿使君入朝(其三)赏析

送台州沈虞卿使君入朝(其三)

宋 · 孙应时
东南数十州,今惟本根地。
因仍军国须,支吾亦良费。
簿书高没人,大率非古意。
先生海邦来,历历眼中事。
诚心对天日,正色俯民吏。
那无一夜惊,感叹不能寐。
九重忧民深,时节苦未易。
源流傥可言,请拜仁人赐。

注释

本根地:本土根基。
因仍:沿袭,继续。
支吾:勉强应付。
簿书:文书,账册。
大率:大致,一般来说。
海邦:海外国家。
诚心:真心实意。
正色:严肃的表情。
那无:怎能没有。
九重:皇帝代指朝廷。
时节:时势,时机。
源流:历史渊源,传统。
仁人:有仁德的人,贤能之人。

翻译

东南众多的州郡,如今只剩下本土根基。
国家军队的需要仍然存在,勉强支撑也需大量花费。
繁重的文书工作压得官员喘不过气,这并非古代的理想状态。
先生您从海外而来,亲眼目睹了种种现实。
您以真诚之心面对天地,严肃公正地对待百姓和官吏。
怎能没有夜半惊醒,感叹无法入眠。
皇上深深忧虑民生疾苦,时局艰难,进展不易。
如果源头和传统可以述说,请赐予我们仁人的智慧和帮助。

鉴赏

此诗乃宋代文学家孙应时所作,名为《送台州沈虞卿使君入朝(其三)》。诗中透露出一种深沉的忧虑和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开篇“东南数十州,今惟本根地”表达了作者对于地方政局变化的关注,以及作为官员对自己职责所在之地的牢固认同。

接着,“因仍军国须,支吾亦良费”则是说到国家的军事和国库开支都需要精心筹划,这些都是国家的大事,也是作者深感其重要性和棘手性的体现。"簿书高没人,大率非古意"此句暗示当今世道不同往昔,文书积累如山,但缺乏古人之风骨。

“先生海邦来,历历眼中事”表明作者对于沈虞卿使君的到来持有敬仰之心,对于他处理国事的能力和态度都看在眼里。"诚心对天日,正色俯民吏"则是赞美沈虞卿能以真诚之心面对苍天,以正直之色对待百姓和官吏。

“那无一夜惊,感叹不能寐”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未来的深切忧虑,甚至连夜晚的安宁都无法得到。"九重忧民深,时节苦未易"则是说到皇帝对百姓之忧虑深沉,而时代所面临的问题难以轻易解决。

最后,“源流傥可言,请拜仁人赐”是作者对于沈虞卿能够理解和分析事物的根源与发展变化表示赞赏,并请求他施予恩惠。这不仅体现了作者对沈虞卿能力的认可,也反映出诗人自己对于国家大计的思考和期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地方政局、国事处理以及个人官员品质的赞美,表达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对未来的担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