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谚语>关于芒种的谚语

关于芒种的谚语

收录日期:2025-08-07 21:15:08  热度:9℃

芒种前后麦上场,男女老少昼夜忙。

三麦不如一秋长,三秋不如一麦忙。

麦收有五忙:割、拉、打、晒、藏。

麦子入场昼夜忙,快打、快扬、快入仓。

麦松一场空,秋稳籽粒丰。

麦收时节停一停,风吹雨打一场空。

快割快打,麦粒不撒。

麦收无大小,一人一镰刀。

好手不压快刀。

手巧不如工具巧。

七分家什,三分行家。

把式把式,离不开家什。

手快不如工具快,老汉能把青年赛。

夏季农活繁,做好收、种、管。

大旱小旱,不过五月十三。

五月十三,不雨直干。

吃了端午粽,寒衣不可送。

芒种芒种,连收带种。

机、畜、人,齐上阵,割运打轧快入囤。

推车不用教,全靠屁股摇。

两腿拉得宽,屁股摆得欢。

平路怕后沉,上坡怕前沉,下坡载重难驾稳。

小麦选种在田间,弄到场里就要掺。

选种忙几天,增产一年甜。

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涟涟。(鄂、湘、桂)

◇ 芒种火烧天,夏至水满田。(辽、闽、赣)

◇ 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淋头。(粤)

◇ 芒种不下雨,夏至十八河。(贵)

◇ 芒种雨涟涟,夏至火烧天。(苏、桂、湘)

◇ 芒种雨涟涟,夏至旱燥田。(赣)

◆长江中下游的黄梅天多半是从芒种节气后期开始的。农民对芒种节气的雨水很关心,故流传下来的气象谚语很多。如下:

◇ 芒种夏至是水节,如若无雨是旱天。(粤)

◇ 芒种夏至,水浸禾田。(粤)

◇ 芒种落雨,端午涨水。(湘)

◇ 芒种夏至常雨,台风迟来;芒种夏至少雨,台风早来。(闽)

◇ 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苏、皖、川、鄂、贵)〔指阴雨天多,行路容易滑倒〕

◆芒种闻雷,对农业生产好坏及未来天气均有一定的预示意义,反映在气象谚语中:

◇ 芒种怕雷公,夏至怕北风。(桂)

◇ 芒种打雷是旱年。(湘、豫)

◇ 芒种打雷年成好。(湘)

◇ 芒种闻雷美自然。(陕)

◆ 芒种节气的风和气温与未来天气有一定的预示意义,有关这方面的气象谚语有:

◇ 芒种南风扬,大雨满池塘。(湘)

◇ 芒种西南风,夏至雨连天。(皖)

◇ 芒种刮北风,旱断青苗根。(苏、冀)

◇ 芒种刮北风,旱情会发生。(湘)

◇ 芒种热得很,八月冷得早。(湘)

◇ 芒种日晴热,夏天多大水。(浙)

猜你喜欢

  • 励志谚语

    小编为大家带来励志谚语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不经冬寒,不知春暖。不看人亲不亲,要看理顺不顺。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不怕路长,只怕志短。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不下水,一辈子不会

  • 24节气谚语

    小编为大家带来24节气谚语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谷雨:雨生百谷

  • 谷雨谚语

    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谷雨谚语谷雨麦挑旗,立夏麦头齐。谷雨麦怀胎,立夏长胡须。谷雨打苞,立夏龇牙,小满半截仁,芒种见麦茬。冰雹打麦不要怕,一棵麦子扩俩杈;加肥加水勤松土,十八天上就赶母。麦不封垄,松耪不停。风生火龙(红蜘蛛)雾生疸(锈病)。三月

  • 民间谚语——天气类

    小编为大家带来一则民间谚语——天气类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指今年中秋节阴天,明年正月十五或前几天会下雪)。重阳不下盼十三,十三不下一冬干。初一、十五天不好,这月晴天一定少(指农历)。初一阴,初二下,初三初四

  • 民间谚语——博种类

    小编为大家带来一则民间谚语——博种类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适宜。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农时不宜迟。谷雨前后,种瓜种豆。过了惊蛰节,整地不能歇。寒露两旁看早麦。九尽杨花开,春种早安排。三月八,去种瓜。头伏萝卜,二伏芥

  • 民间谚语——农作物成长类

    小编为大家带来一则民间谚语——农作物成长类二月二,小麦没老鸹(指乌鸦在小麦地里已看不到)。楝子开花吃燎麦(接近成熟)。六月六,晒谷莠(指谷子已抽穗)。麦子去了头,秫秫没了牛(小麦收割后,高粱已长的比牛还高)。七月十五

  • 民间谚语——农作物收获类

    小编为大家带来一则民间谚语——农作物收获类处暑高粱,白露谷,秋分两旁看豆扑(指处暑前后收获高粱,白露前收割谷子,秋分时大豆已收割)。立秋三天遍地红(指高粱成熟)。忙种收大麦。七月核桃,八月梨,九月柿子上满集(农历七、

  • 民间谚语——节气时令类

    小编为大家带来一则民间谚语——节气时令类吃了端午粽,棉衣完全送。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春打六九头,五九尾(指立春那天为五九的最后一天,或六九的第一天)。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该热不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