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谚语>古代的二十四节气已不合农时

古代的二十四节气已不合农时

收录日期:2025-08-07 13:12:55  热度:11℃

我国古代用阴历,阴历有闰月,运用二十四节气定农时,是起了一定的作用。现在通用阳历,节气的日期每年都在那几个日期不变,各年相差也不过一两天。可是气候变化年年不同,依固定的日期耕种,就不合理了。

竺可桢先生于1931年5月9日作“亲月令”的演讲,他说我国古代的二十四节气,原产生于黄河下游,因年代久远,气候变迁,不仅与其发源地现今情况不合,更不能适用于全国。他列举自己在南京所观测的9年物候记录,制作新的月令,以供农业耕种参考。二是以自然历预测农时。我国现在所作的自然历是把一年四季划分为几个物候季段,在各季段中顺序排列物候现象,在自然历中一目了然。自然历中的植物、动物、农作物的物候期,基于各种物候现象的出现,有其顺序性和相等性,知道前一种物候现象出现的日期,就可预测后一种物候现象未来出现的日期。

这样,根据自然历与农作物播种期间和收获期相对应的物候指标,根据各地的自然历,如果预报某种农作物的播种期或收获期,只要发现有重叠的物候现象,根据这种物候现象即可作预测。

猜你喜欢

  • 小暑农谚

    第一组小暑小禾黄。小暑吃芒果。小暑温暾大暑热。小暑过,一日热三分。小暑南风,大暑旱。小暑打雷,大暑破圩。小暑惊东风,大暑惊红霞。六月初一,一雷压九台,无雷便是台。大暑小暑,有米懒煮。。天旱防备雨涝,雨涝防备天旱。既抗旱,又防涝,旱涝丰收两牢

  • 夏至的谚语

    夏至东风摇,麦子水里捞夏至东南风,平地把船撑冬至始打霜,夏至干长江冬至江南风短,夏至天气旱夏至东风摇,麦子坐水牢初头夏至十头割,十头夏至两头割,两头夏至骑拉着割夏至狗无处走夏至有雨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夏至食个荔,一年都无弊芒种栽秧日管日,

  • 惊蛰谚语

    冬虽过,倒春寒,万物复苏很艰难。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天气渐渐寒转暖,华北田野地化通。春季生产掀高潮,从南到北忙春耕。麦田追肥和浇水,紧跟锄搂把土松。大麦豌豆向日葵,突击播种莫再等。大蒜栽种不出九,精细认真管大棚。兴修水利好时机,

  • 雨水谚语

    雨水节,雨水代替雪。雨水非降雨,还是降雪期。春雨贵如油。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宽。七九八九雨水节,种田老汉不能歇。雨水到来地解冻,化一层来耙一层。麦田返浆,抓紧松耪。顶凌麦划耪,增温又保墒。麦子洗洗脸,一垄添一碗。麦润

  • 有关春天的谚语

    1、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2、春雨贵如油。3、春天孩儿面,一日三变脸。4、春无三日晴。5、立春打雷,十处猪栏九处空。6、立春赶春气。7、早春晚播田。8、春风如醇酒,著物物不知。

  • 立春的谚语

    立春一日,百草回芽。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一人心里没有计,三人肚里唱本戏。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人勤地不懒,人懒地起碱。人勤地不懒,秋后粮仓满。读书不离案头,种田不离田头。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

  • 白露谚语大全

    白露满地红黄白,棉花地里人如海, 杈子耳子继续去,上午修棉下午摘。早秋作物普遍收,割运打轧莫懈怠。底肥铺足快耕耙,秸秆还田土里埋。高山河套瘠薄地,此刻即可种小麦。白菜萝卜追和浇,冬瓜南瓜摘家来。冬暖大棚忙修建,结构科学巧安排。苹果梨子大批卸

  • 谷雨节气农谚大全

    谷雨麦挑旗,立夏麦头齐。谷雨麦怀胎,立夏长胡须。谷雨打苞,立夏龇牙,小满半截仁,芒种见麦茬。冰雹打麦不要怕,一棵麦子扩俩杈;加肥加水勤松土,十八天上就赶母。麦不封垄,松耪不停。风生火龙(红蜘蛛)雾生疸(锈病)。三月多雨,四月多疸。连续阴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