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阴造句(精选45条)
1、枢经概念的提出,及少阴枢与厥阴枢之争。
2、掌握手厥阴经,手少阳经的循行。
3、学砭疗梳头;刮擦身体上的结节、痛点;用砭板刮拭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用砭锥点揉手三里、合谷、太冲等关键穴位,恢复行走的大有人在。
4、章门穴属足太阴脾经,期门穴属足厥阴肝经,前者为脾之募穴,后者为肝之募穴,“募”有聚集、汇合之意,两穴位于胁肋,可以调和肝脾,理气止痛。
5、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
6、期门穴是足厥阴肝经上的募穴,相当于肝的幕僚,肝遇到麻烦了,它就会站出来帮“将军之官”排忧解难。
7、和他谈这事没用,应用归手足太阴经及足厥阴经。
8、它属于足厥阴肝经,因此,对灭肝火效果良好,如头痛眩晕、面红耳赤、口苦咽干等。
9、由于它位于足厥阴肝经,因此对肝火旺盛引起的上火症状效果非常好。
10、由于其属足厥阴肝经,按摩此穴可缓解肝火旺盛引发的上火症状,如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口苦咽干等。
11、期门穴属于足厥阴肝经,为肝经的募穴,肝经、脾经、阴维脉的交会穴。
12、因为,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心包经可以调节心脏功能,通过掐压方式,起到有效调节作用。
13、太冲穴是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位。
14、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
15、而足内侧有三条经络经过前内侧脚掌和足大趾,它们分别是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
16、蠡沟为足厥阴肝经穴,是肝经的络穴。
17、期门穴是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相当于肝的幕僚,肝遇到麻烦了,它就会站出来帮“将军之官”排忧解难。
18、人体的肝经又叫足厥阴肝经,它经过腿内侧,一侧有14个穴位,包括大敦、太冲、曲泉、足五里、章门、期门等。
19、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
20、如果在后背的肺俞、厥阴俞、心俞等处先刮痧,或在督脉上找与前胸骨痛对应的地方刮痧,会有更好的效果。
21、膝盖内侧的曲泉穴是足厥阴肝经合穴,按摩该穴具有补益肾脏、填精补髓、清利头目的功效。
22、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底部有足少阴肾经。
23、由足背分出支脉3入足大趾趾缝间,沿第1跖骨与第2跖骨间出趾端,回转来通过爪甲出趾背毫毛部接足厥阴肝经。
24、阳就烦,如张仲景讲乌梅丸证的蛔厥,厥阴病的蛔厥,静而复时烦,厥阴病经常出现烦。
25、内关、汯门、神门、厥阴俞、巨厥,主要是通过毫针平补平泻的方法进行针灸,主要起到调理心气、安神定悸的功效。
26、不能将六经中的厥阴之“厥”与厥证之“厥”相混淆。
27、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副主任林国华教授介绍,期门穴属于足厥阴肝经,为肝经的募穴,肝经、脾经、阴维脉的交会穴。
28、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
29、掌握足少阳经,足厥阴经的循行。
30、三阴交穴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这。
31、位于脐下3寸,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与任脉的交会穴,故统治足三阴、小肠、任脉诸经病。
32、中医又有脏腑相表里的理论,足太阴脾经对应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对应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对应足少阳胆经。
33、分析讲解手厥阴经,手少阳经的经脉循行。
34、神门、厥阴俞、巨厥,主要是通过毫针平补平泻的方法进行针灸,主要起到调理心气、安神定悸的功效。
35、三阴交穴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这三条阴经的交集穴,故而得名。
36、足厥阴巽卦出入权衡于动止之间,故曰谋虑出焉.
37、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
38、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
39、通过辩证,曾意荣诊断该名病人是由于足厥阴肝经受风邪侵袭,上扰清窍,引致头痛,遂以吴茱萸汤对症治疗。
40、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底部有足少阴肾经。
41、三阴交穴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和足厥阴肝经的交汇处,可辅助治疗神经衰弱。
42、目的:观察针刺手厥阴心包经穴对大鼠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探讨针灸对力竭运动心脏的保护作用。
43、人体十二正经有6条经过手腕,分别是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
44、踮脚走路时,前脚掌内侧、足大拇指起支撑作用,而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太阴脾经经过此处。
45、能临床辨别治疗厥阴病,方能真正了解仲景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