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造句>桀纣造句(精选18条)

桀纣造句(精选18条)

收录日期:2025-08-07 08:55:30  热度:6℃

1、若不修德政,恃险肆暴,就会“舟中之人皆敌国也”,以至众叛亲离,重蹈桀、纣的覆辙。

2、禹汤罪己,其兴也勃;桀纣罪人,其亡也速。

3、赵霰身为国君无所作为,只会大兴土木修造宫殿游园,日日醉酒淫乐,夜夜笙歌不绝,相比桀纣犹有过之,十足是个亡国之君。

4、故朕垂问乎天人之应,上嘉唐虞,下悼桀、纣,浸微浸灭浸明浸昌之道,虚心以改。

5、反过来的意思就是你若是个桀纣一般的无道昏君,那自然别人是不服的,要起来反抗的。

6、戮至刳胎,谓之虐刑,桀纣之主,乃行斯事。

7、非也!在下观此书,文辞博奥,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

8、舜、禹、汤、文、武为法,以桀、纣、楚、秦为诫,而乃自暇自逸,惟宫室是饰,必有危亡之祸矣。

9、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10、衔龙以制之,天下无尧舜,亦无桀纣,是太平。

11、及其窃位南面,颠覆之势险于桀、纣,而莽晏然自以黄、虞复出也,乃始恣睢,奋其威诈,毒流诸夏,乱延蛮貉,犹未足逞其欲焉。

12、陛下当以尧、舜、禹、汤、文、武为法,以桀、纣、楚、秦为诫,而乃自暇自逸,惟宫室是饰,必有危亡之祸矣。

13、秦司空卫鱼的话很明白,他就差说当今周天子是桀纣之君了。

14、是以黄帝服牛乘马,因其性也;禹浚九川,障九泽,因其势也;后稷播殖百谷,因其时也;汤、武帅天下而攻桀、纣,因其心也。

15、我相信是时机趋势所造成的,单是尧舜桀纣是没有办法造成那么大的改变。

16、尧舜不易日月而兴,桀纣不易星辰而亡。陆贾

17、后来元愉外放担任相州刺史,愤而于邺城起兵称帝,讨伐宣武帝和外戚高肇,结果兵败自杀;杨氏当时正怀着身孕,以“戮至刳胎,谓之虐刑,桀纣之主,乃行斯事”。

18、君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君王若不听劝谏,坚持桀纣之行,臣下也只能以武力相谏,诛一夫而安天下!

猜你喜欢

  • 取义造句(精选167条)

    取义解释:1.犹言求义。谓就义而死。相似词:舍生取义断章取义舍身取义取义成仁成仁取义领取探取获取1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2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 何所造句(精选117条)

    何所解释:1.何处。相似词:何所不有何时何地何去何从何德何能成也萧何败萧何所见所闻所闻所见所作所为1.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何所底乎?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2.一间茅屋何所值?父母之乡去不得。

  • 墨客骚人造句(精选12条)

    墨客骚人解释:墨客:文人;骚人:诗人。泛指文人。相似词:骚人墨客迁客骚人文人墨客骚客墨客骚人文人墨士客人1,自汉至唐,墨客骚人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2,历代的帝王将相、墨客骚人、僧道隐士,根据这些山峰

  • 人客造句(精选49条)

    (1)千主张,万主张,黄金难买自主张主人客人。民谚(2)我爸爸知书达理,待人客气。(3)烹饪法接受者瞬间使有责任心的外国人客户无意识。(4)替人客买卖股票,本来就是一场赌博。所有赌博,都是贪婪与恐惧的平衡。愈贪婪,风险愈大,利润也愈高,结果

  • 净值造句(精选52条)

    净值解释: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投入生产的活劳动所新创造的价值,是总产值减去物质消耗后的余额。相似词:净产值白净净保值增值漂净净价净口净土净室1、这些投资者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资产净值四年内第二次一下子急跌。2、高净值名犬的身价越来越高了。3、招

  • 三叉戟造句(精选21条)

    三叉戟解释:1.[英trident]英国制造的一种尾部呈三叉形的客机。相似词:三叉三叉神经大戟戟兵戟指折戟剑戟方天戟1、波塞冬在诸神与提坦的战争中得到一把三叉戟,诸神打到提坦后,波塞冬选择掌管海洋。2、中英文对照:琼斯说,他当时搭电梯前往三

  • 黄藤造句(精选11条)

    1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2红酥手,黄藤酒,两个黄鹂鸣翠柳,长亭外,古道边,一行白鹭上青天。3红酥手倒出的黄藤酒,醉过许多人,东风恶掠过的欢情薄,伤过许多人。好聚好散是一种洒脱,过于痴情可能是一种罪,拿一厢情愿捆绑的在一起,不仅

  • 课目造句(精选47条)

    课目解释:①课程的项目。②军事训练中进行讲解和训练的项目。相似词:目目相觑占课每课节课多课下课任课停课1.你不会喜欢你学习的每一门课目.2.鼓励老师创新,增加培养学生兴趣的课目和活动.3.所定课目有:语文学、象数学、格物学、致知学.4.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