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造句>寄名造句(精选20条)

寄名造句(精选20条)

收录日期:2025-08-12 20:37:41  热度:6℃

1、他推测,未必是京城的人水平有多高,很可能是“外方人寄名托籍,以为进取之便耳”,因为京城考生的录取率高。

2、旧时,民间医疗保健水平比较差,儿童的健康成长缺乏保障,所以全国各地都有保护孩子顺利度过童年期的信仰行为,诸如给孩子取丑名、寄名神佛等等。

3、陈荣启说哪怕是寄名呢,她必须得拜门儿。

4、30年前,人们还叫它魔鬼党,如今,它寄名“幽灵”。

5、目前,“寄名信片”这种复古交友方式,正在成都一群白领中流行,每天都有他们中的成员给不同国家的陌生人寄出明信片。

6、民间还有寄名寺庙里的佛像、神位及树石为干父母的,一般至十六而止。

7、不要忘记从香港给我寄名信片。

8、“往大了说是想“寄名山水”,往小了说其实是自己的一种价值认知、资产认知而已”。

9、我给那些想念杭州的朋友寄名信片,上面盖着带“杭州”的邮戳,我希望借此缓解他们的想念。

10、一个孩子终于长大了,还得过急性脑膜炎,发高烧,差一点死去,但因为有一个寄名,存活下来了,并且成才了。

11、到了明代,京师投寄名刺之风尤盛,朝官往来不问相识与否,都是望门投刺,还有不下马或不登门而令人送名帖者。

12、不要把你个人的电子邮件信箱或邮寄名单,每下降网站,要求它。

13、李师师原本是汴京城内经营染房的王寅的女儿,三岁时父亲把她寄名佛寺,老僧为她摩顶,她突然大哭。

14、届时,南北厢房为招待女香客歇息之所;一些儿童还可在这里寄名、挂锁、跳墙;而后还愿也在此庙举行。

15、原来朱由检年幼时体弱多病,母亲李氏便将他寄名于碧云寺高僧慧能门下,做一名化外挂名弟子,希望他能有佛祖呵护,平安成长。

16、我刚来这个学校时候,前辈们就教导我不要想学生会念你好,给你写信,寄名信片。

17、长命锁,又叫“百宝锁”“寄名锁”。

18、鲁迅小时候,父母怕他难以养大,不满周岁时,就把他抱到长庆寺,寄名为住持和尚龙祖的弟子。

19、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

20、多贴告示宣传朝廷招抚流民的优惠政策,允许流民返乡后投亲靠友,寄名亲友户籍,满三年生活安定后,再行立户纳税。

猜你喜欢

  • 四周造句(精选100条)

    1、4楼大厅中央有三个玻璃穹隆顶,四周立面用水刷石饰面,带有装饰艺术派的特征。2、把小的球状物的纸团放到木炭四周是为了较好的焚烧,然而要始终等到木炭变红、变热跟无烟的时候,才干烧烤。3、基督山向四周急速地瞥视了一眼。4、在这场无尽的熊熊烈火

  • 四周造句(精选100条)

    1、没等荷莲香姑疑念转完,如雷贯耳的山崩地裂之声,在四周层层回响。2、他好像看见米沙拉动拴着气球的绳子,几个同学站在四周,叽叽喳喳地指手画脚。3、标准普尔500指数四周前测试了55日移动均线,周五跌破200日周均线,即1,318点的关键支撑

  • 四周造句(精选100条)

    1、午时,何家大厅内,四周站满了丫鬟仆人,像是有重大事件发生一样,每个人都变得敛声屏息,好像在等待着什么来临似的。2、黑衣人落下高墙,看了眼四周,此时夜空寂寂,没有一个人,当他以为自己再次神不知鬼不觉的得手之后,便是抱着包裹快速的消失在一条

  • 四周造句(精选100条)

    1、除了五毒山之外,四周的水域里面也有无数大大小小的毒虫,而且这里的毒虫都异常地凶狠,因为和善的动物根本无法在这里安家落户,只能成为毒虫果腹的食物。2、水疗中心的设计采纳多种当代元素,并选用天然物料及中性色调,务求与四周优美环境与当地独有的

  • 四周造句(精选100条)

    1、演武场的四周到处都是各式的精美鲜华和异草,显得氤氲缭绕,如梦似幻。2、杨晨见场中的一人两灵兽都呈现这种茫然若失,旁若无人的迷失状态,不禁大为焦急,他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甚至有些怀疑四周是不是有什么魅惑的高手。3、深圳机场作为一个货运中

  • 四周造句(精选100条)

    1、送你一块爱心蛋糕:底层送一生平安,中间放无限祝福,四周注满富贵吉祥,上面铺满开心快乐,再加上永远幸福,祝你天天如愿!生日快乐!2、五处稍小的平台以众星拱月之势分散在大殿平台四周以石桥相连,均是如湖中小岛,山石覆盖,林木俱立。3、维也纳是

  • 四周造句(精选100条)

    1、白云山茶厂四周遍植银杏,此时银杏叶未黄,只是昂然耸立在骄阳下,为游人提供荫凉。2、寒风呼啸雪花飘,冷得浑身直发抖,北雁南飞鸟迁移,树叶枯毁雪埋草,环顾四周萧条景,唯有你矫健地,裸跑!哈哈,祝你开心快乐!3、皂角树四周散立着三十多名陈的卫

  • 四周造句(精选100条)

    1、苏凌此话一出,四周顿时一阵哄笑。2、他环顾墓室四周,看到了提伯特的尸体覆盖着尸衣躺在那儿。3、廖无影借端茶之机,环顾四周一眼,见酒客颇多。4、据郭双林介绍,这把“倒注壶”高5米,壶体直径3米,重达2吨多,在四周苍翠的油松和刺槐衬托下,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