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造句>史稿造句(精选18条)

史稿造句(精选18条)

收录日期:2025-08-07 20:20:57  热度:5℃

1、从宋代开始,在汉文史稿中记载,今广西环江县境内先后有“茆滩”。

2、《清史稿》中讲,皇太极亲自入洪承畴囚室,解自己身上貂裘为他披上,耐心温言劝降,其实子虚乌有,乃《清史稿》写作者抄袭昭梿的笔记《啸亭杂录》的内容。

3、在《清史稿·儒林传》中,戴氏本传举足轻重,不可率尔操觚。

4、民國初年,編纂清史稿時,對於這位位極人臣的曹學士的編纂僅僅寫了700字。

5、快,将屋子里的那些史稿、字画、还有那个青铜的香炉都给我装进木箱里面——!

6、与末代状元刘春霖同科的进士人数说法不一,根据清史稿的记载,1905年末代科举共有273人中进士,但从《会试闱墨》一书中,却只有276人。

7、《中国史稿》:在号称全盛的忽必烈统治时期,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就没有停息过,在元朝统一全国后仅七十年,就爆发了席卷全国的农民起义。

8、绿竹环抱的书斋中,一个慈祥的老者抱着一个可爱的女娃,面前摊着刚开头的史稿。

9、又据罗元黼《蜀画史稿》载,欧阳炯此诗的题目应为《应天寺门左壁天王画歌》,诗中所写的也是孙位与景朴的两位画家的天王画,所以题目中的“题景焕画”。

10、《清史稿》作者则称其“遍临汉魏各碑至百数十过,运肘敛指,心摹手追,遂成一家,世皆重之”。

11、王力,1957,《汉语史稿》,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年重印。

12、在《清史稿·儒林传》中,戴氏本传举足轻重,不可轻率下笔。

13、《明史稿》和《殊域周咨录》等书皆认为,佛郎机铳进入中国是白沙巡检何儒的功劳。

14、《清史稿鲍承先传》载反间事亦同,言清太宗授承先以秘计。

15、民国初年,编纂清史稿时,对于这位位极人臣的曹学士的编纂仅仅写了700字。

16、《明史》、《明史稿》和《殊域周咨录》等书皆认为,佛郎机铳进入中国是白沙巡检何儒的功劳。

17、我写光绪年间的事,参考的史料主要是清史稿《德宗本纪》。

18、许杏林说,通过这本《会试闱墨》可以看到,当年有276人中进士,而且有名有姓,非常确切,这与《清史稿》中的记载不尽相同。

猜你喜欢

  • 当时造句(精选100条)

    1、饶漱石长期与陈毅对立,近年来陈毅更发现他的许多问题,但是此人当时已调往中共中央组织部任部长,他和中央主要负责人当前的关系如何陈毅全不知情。2、施佳懿出身上海闸北体校,从小技术出众,却没能像高他一届的学长王云那样进入当时的上海中远队。3、

  • 当时造句(精选100条)

    1、其时乃是宋朝年间,金兵常来寻犯滋扰百姓,百姓苦不堪言,当时武林义士,凡是身有所学的均以抗金报国为荣。2、但当时,上海正好有位在国际上也很有名的大科学家谈家桢,指出这一观点是错的。3、菅直人因参加市民运动进入政界已有30年,他从政的契机是

  • 当时造句(精选100条)

    1、可是因为当时中国与世界隔绝,所以此成就未获奖。2、笑什么笑!有什么好笑的?当时……当时我们确实做错了,男子汉大丈夫敢作敢当,错了就是错了!重伤喝酒,难道人家当大夫的不该训斥两句吗?3、林昌庚的代理律师雷汉舢对澎湃新闻回忆说,当时是林昌庚

  • 当时造句(精选100条)

    1、我联想起了福克兰群岛战争,当时阿根廷政府打着民族主义的幌子维护政权并导致最终倒台,还打进去了无数士兵的性命。2、珍妮是在一个橄榄球场发现她未来丈夫的,她说:“当时我看到他,我想这个傢夥一定是个疯子。3、何美钿当时算是萝莉角色专业户了,扮

  • 当时造句(精选100条)

    1、只是她当时孤苦无依,只得徐真守护,虽刻意掩盖,但言辞之中却时常透露出对徐真的仰慕,感叹徐真多智善谋,若在此处,必定能够拿出个妥当的方案来。2、他当时面临形势可谓“天下匈匈”,危机深重、经济崩溃,民生凋敝,士兵的复员安置、功臣的论功行赏、

  • 当时造句(精选100条)

    1、当时,晓庆姐在北影厂的地位无人能憾动。2、凡是伟大的人物从来不承认生活是不可改造的,他也许会对他当时所处的环境不满意,不过他的不满意不但不会使他抱怨和不快乐,反而使他充满一股热忱想闯出一番事业来。3、他又是现实生活中一位特立独行的奇人,

  • 当时造句(精选100条)

    1、要想提升自我,必须作出特别的努力,额外的付出。当时也许不是一件愉快的事,甚至可能是耗神费力的工作,但是长远来看,必然会有所收获。2、其间正好有一队金兵巡哨经过,当时杨折冲还在水里挣扎向前。3、当时梁波罗由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进厂还不到

  • 当时造句(精选100条)

    1、茶陵派与陈庄体山林诗派风靡当时并交流密切,正是以此为社会背景和心理基础。2、到场媒体形容当时的场面特殊家常,就是一群热心的百姓七手八脚来帮忙,而韩红就是这些朋友们的主心骨。3、不过,经过再次审核,潘爱珠当时任“军情局”大陆情报研究室上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