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造句(精选100条)
1、在史学史上,直书与曲笔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史学现象,都与孔子有关。
2、依托孔子六艺城,吸引国内外知名教育培训机构和艺术团体在曲阜设立分支机构,开展连锁经营,以多种形式开展“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教育。
3、孔子就提出过“覆巢毁卵,则凤凰不翔”的鸟类保护思想。
4、古有二子:孔子,孟子。今也有二子:房子,车子。你若从在起二的名垂青史,二的贯穿古今,那么你就拥有了至高的修养和财富。加油二吧!
5、孔子推崇周礼,而丧祭之礼侍奉的对象即鬼神,所以孔子不能明言否定鬼神,其无神论观念在礼学中处于两难境遇。
6、孔子曰:“打架乃用砖乎,不亦乱乎,朝头乎,乎不死在乎”。
7、孔子首倡的“德主刑辅”思想代表了古代法律文化的基本性格,自西汉以后就成了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影响深远。
8、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孔子
9、孔子做为儒家派的创始人,我们理应给于客观的评价。
10、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
11、后来,孔子将鲁男子的事详细的告诉弟子们,众人听了都评论说,鲁男子还不如柳大夫呢!柳大夫可以做到坐怀不乱。
12、祭文回顾孔子一生功绩,颂其“博文约礼,忠恕为常;仁爱持敬,克己是纲;不厌不倦,挹芬攫芳。
13、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孔子
14、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5、为何说孔子不喜子贡,除了上述原因,还因为孔子说过君子不器这句话,于是子贡问孔子:“赐也何如?”。
16、一个叫李零的学者路见不平,指出孔子是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丧家狗,顿时引发恶仗,各路人物粉墨登场,将其推到高潮。
17、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8、人到中年,除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还须想一想庄子所说的“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孔子的勇武精神固然让人佩服,但是庄子的认命态度也未必没有道理。
19、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孔子
20、我国先圣孔子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1、而孔子周游列国的“克己复礼”,则是对此周朝奴隶制等级礼法制度体系的“兴亡继绝”。
22、而在不远处,万仞宫墙下旌旗摇曳,孔子研究院的钟声和论语碑苑大门口阵阵《论语》的诵读声交相呼应。
23、孔子命诸弟子各言其志,虽然独称曾点之潇洒,然而其本人所须臾不忘的,恰恰正是政治。
24、全体来宾庄然肃立,整理衣冠,面谒至圣先师孔子行鞠躬礼。
25、现场群体人员向孔子像鞠躬施礼。
26、孔子当年认为弟子不分贫富,而有教无类,据说他的高徒颜回家里就很穷。
27、孔子曰:饱汉不知饿汉饥,穿衣服的不知光着得冷!光棍节到了,送给饿汉们一些吃的,送给光身的一句祝福,祝愿他明年能够有衣服穿!
28、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2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
30、只消你向自家屋里打点,孔子谓朝闻道夕死可矣,毕竟以何闻道,夕死可耶?颜子不改其乐,所乐何事?但于此究竟,久久自然有个契合处。
31、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32、孔子墓蒙难记传说中,秦始皇曾经下令挖掘孔坟,而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破坏孔子墓事件,发生在1966年。
33、卫君待孔子而为政,孔子欲先正名,以为名不正则民无所措手足。
34、2000年后政党轮替,“孔子诞辰”、“光复日”、“行宪纪念日”,这些都与中国有关,也都不再放假纪念。
35、孔子的学说当然不是夏炉冬扇,珍贵的文化遗产应该受到全人类的尊重,只是“汤的汤的汤的汤”,无法让人啧啧称“鲜”。
36、孔庙又称文庙,别名黉宫,是祭祀儒家先师孔子兼祀先贤、先哲、先儒的祠庙。
37、唯有孔子神闲气定一个人在房间里弹琴清唱,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38、28日孔子诞辰2562周年,台南、台北、桃园等台湾各地孔庙循古礼祭孔,纪念大成至圣先师孔子。
39、孔子的中庸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40、他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古代哲人孔子,还有他的一群弟子。
41、你在这儿舞文弄墨,简直是在孔子面前卖文章。
42、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
43、生有淑质,夙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长师孔子之孙子思,治儒述之道。
44、我喜欢孔子的入世,入得很清晰,有智慧,含幽默,实实在在不标榜。道家则总有点标榜的味道,从古到今,不断地有人用道家来标榜自己,因为实在是太方便了。阿城
45、孔子于公元479年逝世,但人们不一定会通过外面的标语“孔庙第二届祭孔大典”得知这些。
46、我叫杜子兴!杜预的杜,孔子的子,兴旺发达的兴。
47、或谓孔子于卫主痈疽,于齐主侍人瘠环,有诸乎?
4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
49、看到这里,不会又有“睿智学者”以“骇世的聪明”把文中的子夏和冉有“惊世发现”为是当年孔子收的“女弟子”吧。
50、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子
51、埃朗根孔子学院办多媒体展"触摸中国"。
52、孔子提倡读书要好学不倦。
53、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以尧舜为“大同”社会,文武为“小康”社会。
54、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薪尽火传在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中,始终处于正统地位。
55、孔子学院的发展自草创以来一路高歌猛进.
56、当日上午,该校学子在孔子雕像前,行传统三献礼,帛醴敬献,恭颂祝文,并向师者行鞠躬礼,整个过程完整地复原了古代弟子求学拜师的流程。
57、孔子的嫡传弟子们此时大多辞世或隐没市野。
58、孔子的弟子有子说过“礼之用,和为贵”。
59、齐国不战而胜,免遭侵伐,晏婴等得到了孔子的赞扬。
60、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
61、尽管这些说法具体到每一项都争议不少,但孔子绍述古典之功是公认的。
62、宗先生说,作为中国两千年礼法社会和道德体系的建设者,孔子深知道德的精神在于诚,在于真性情、真血性,所谓赤子之心,扩而充之,就是所谓“仁”。
63、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孔子
64、从那时起,学校重新恢复教授孔子的思想,因此当妓女、盗贼以及种种的其他罪犯通常是低着头,有的是在去“法场”的路上在公众面前游街示众时不必感到诧异。
65、在这里孔子不仅强调了法制对治国的重要作用,而且他的古为今用的思想方法也值得今人学习。
66、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孔子
67、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孟子“非尧舜之言,不敢陈于王前”。
68、他彻底地明白,孔子与他比较,一个是心灵残缺,一个是身体残缺,半斤八两。
69、作为孔子的第76代孙,孔令奇一出道就因他的身份特殊而倍受关注。
70、昔孔子曾问礼于老子,融与君岂非累世通家?
71、今天揭幕的玉雕孔子像位于孔庙崇圣祠前院,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以唐代画圣吴道子“孔子画像”为蓝本,选用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的岫岩玉,雕琢而成。
72、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73、在与大臣论政时,唐太宗还多次提到孔子“危而不持,焉用彼相”(《贞观政要集校》卷一《君道》)的话,希望臣下切谏直谏。
74、所以,当庄子笑话孔子不识时务的时候,我们应该清楚这种笑话本身是建立在取消时务的基础之上的。
75、子路询问如何服侍君主。孔子说,“不要欺骗他,但要犯颜谏诤。”。
76、读读孔子,你就可以周游列国。读读孙子,你就可以龙战于野。读读金庸,你就可以笑傲江湖。读读水浒,你就可以呼啸山林。读读老子,你就可以归隐山林了!世界旅游日,轻松读书,快乐。
77、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孔子
78、作为一个哲学启蒙者,孔子甚至鼓励反抗一个暴虐的统治。
79、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孔子
80、孔子的弟子问他“士”的标准,他说“行己有耻”。
81、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孔子
82、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
83、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
84、随后,仪式正式开始,同学们上前清水洁手净面,肃容正衣,双手相叠,举手至额,礼拜先师孔子。
85、作为一种天下大治的社会状态,孔子认为,无为而治的社会必须具有三个特征,即人民足食足兵和社会诚信。
86、至今,在罗马尼亚已经成立了三所孔子学院和一家孔子课堂,分别设在锡比乌、克卢日、布拉索夫和康斯坦察。
87、指事情已过,不要再解说;出自孔子名言,下句为“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88、孔子既已去世,学生们相约共同汇辑并且讨论、编纂。
89、孔子及以后的儒者在前人的基础上,对中庸思想作了广泛的发挥。
90、曲阜是个作为孔子的诞生地而闻名于世的县份.
91、武宣文庙又称“黉宫”、“孔庙”,是纪念和祭祀孔子等先贤的祠庙,是武宣县最早兴学立教之地。
92、孔子曰,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93、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孔子
94、孤常念孔子称文王之至德,此言耿耿在心。
95、不迁怒,不贰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
96、活动组织者介绍,这位孔子的“洋孙女婿”已经是第二次参加祭孔活动了。
97、被史料记载下来的阳虎言论远不及孔子的多,可谓雪泥鸿爪。
98、弟子中有个叫公良孺的,带着自己的五辆马车跟随孔子。
99、更衣所是古代每年祭孔前供主祭官沐浴更衣,斋宿三日的场所,可见古代对孔子的尊重程度之深。
100、孔子说:当你专心一志打坐集中时,不要用耳朵去听,而应将注意力收回内心,但也不是用心去听,而用气去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