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造句>用置之度外的造句(精选18条)

用置之度外的造句(精选18条)

收录日期:2025-08-14 07:24:24  热度:6℃

1、我們軍訓中,有個同學在跑步比賽時,一位選手不幸摔傷,可他把自己的身體置之度外,結果獲得了冠軍。

2、警察叔叔為了抓捕壞人,為民除害,常常會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

3、我們不能對災民的感受置之度外。

4、不管發生什么危險時,沖在第一線總是我們最可愛的軍人,將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保護著人們的生命和財產。

5、我星期五一回家,就把做作業的事置之度外,飛快地跑下樓去玩耍,結果很晚才寫完作業。

6、軍訓時,某些人把自己的責任置之度外,讓兩位小領袖為我們承擔責任,在偌大的操場上一圈一圈的罰跑著,看得我們心裏很不是滋味。

7、生活中,我們要把自己個人的得失置之度外,事事顧全大局。

8、對於災區人民我們應該感同身受,不能置之度外。

9、他為了搶救落水的兒童,把個人安危置之度外了。

10、在玉樹地震時,解放軍叔叔們都把自己都生命置之度外,用盡權利去救玉樹同胞們,因此真讓我們感動。

11、對於自身的缺點,我們不能置之度外,要跟缺點做抗爭。

12、雷鋒總是把個人得失置之度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13、爸爸說:“不要吃零食了”,我卻總把爸爸的話“置之度外”,結果現在出現了許多的壞牙。昨天還為此醫院。

14、跑步比賽開始了,眼看勝利在望了,小紅後面的玲玲卻突然摔倒了,小紅將比賽的勝負置之度外,牽著玲玲跑向了終點。

15、軍訓的三天裏,我們班的某些“英雄”們將自身的責任置之度外,訓練時不認真做動作,害得我們的兩名領袖在烈日炎炎之下不停地罰跑。

16、暴雨襲擊南方,搶險隊員們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一個接一個地沖上去,將受災人民安全護送離開,真應該向他們致敬!

17、這次玉樹大地震時,我們沒有對玉樹的同胞們置之度外。因此,玉樹同胞們很感動!

18、我們對學習不能置之不理,家長對我們的學習也不可以置之度外。

19、爸爸經常對我說:“孩子,你要好好的背書鍛煉記憶裏啊!不然上初中就完了!”但我卻總把爸爸說的這件事置之度外,真是不應該。

猜你喜欢

  • 一日三省造句(精选18条)

    一日三省解释: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相似词:一日三秋一日三餐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三日打鱼,两日晒网三省三省吾身1.对创业者来说,问题不是一日三省吾身、四省吾身,而是应该时时刻刻警醒、反省自己,惟有如此,才能

  • 司晨造句(精选27条)

    (1)我的祖父很顽固,他认为女性在社会上做事,是牝鸡司晨。(2)印地安纳州共和党议员彭斯告诉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晨间节目说,美国人要求改变方向。(3)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王应麟(4)他今天凌晨就起来干活,真是牝鸡司晨.(5)

  • 乐岁造句(精选28条)

    乐岁解释:丰收年:乐岁终身饱。相似词:岁岁平安乐山乐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岁岁去岁同岁太岁守岁1.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2.毕业在即,是快乐时光的延续,另一种快乐岁月在等着你;毕业来临,是继续

  • 喧声造句(精选11条)

    喧声解释:1.喧闹、吵嚷的声音。相似词:高声喧哗大声喧哗无声胜有声喧叫喧哗喧嚣喧嚷喧赫1、在一出戏锣鼓喧声的开幕时,就要知道散场后灯火尽消的凉清。2、常常觉得不可解,街道上的喧声,六楼上听得分外清楚,仿佛就在耳根底下,正如一个人年纪越高,距

  • 夜壶造句(精选19条)

    夜壶解释:1.便壶。因多在夜间使用,故名。相似词:哪壶不开提哪壶夜夜笙歌酒壶壶嘴冰壶玉壶暖壶壶子1、黑社会在政府眼中就是夜壶,须臾不得离之,方便完了就一脚踹进床下去。杜月笙2、我看见亲密和性欲,我企图在我所造的夜壶中捕捉这些神绪.3、你们想

  • 兵人造句(精选19条)

    兵人解释:1.士兵。相似词:赔了夫人又折兵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得人钱财,与人消灾大人不计小人过大人不记小人过1、接下来,我呼吁所有大学校园向我们的军方征兵人员和后备军官训练队敞开大门。2、

  • 夜车造句(精选39条)

    1)干我们这一行,开夜车是经常的事。2)昨晚"开了一夜夜车",今天上课时,头昏脑胀,好像腾云驾雾一样。3)小林平时不好好学习,快考试了才开夜车,这种临渴掘井的方法,能解决问题吗?4)张红平时不好好学习,快考试了才临渴掘井开夜车。5)如果有一

  • 锣齐鼓不齐造句(精选15条)

    锣齐鼓不齐解释:比喻人到不齐或条件不具备。相似词:鼓乐齐鸣鼓角齐鸣金鼓齐鸣保不齐参差不齐时运不齐良莠不齐错落不齐1、“以前过组织生活,因为执行任务等原因常常‘锣齐鼓不齐’。2、他说,以往他大老远跑到机关办事,领导经常“锣齐鼓不齐”,有时还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