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造句>胡床造句(精选17条)

胡床造句(精选17条)

收录日期:2025-08-07 08:36:47  热度:7℃

1、天地似乎也体恤农人的艰辛,在三伏天到来之前,收割、播种、管理完毕,在乡村,六月是“挂锄”的时候,庄稼在烈日里生长,农人自可闲倚胡床追柳纳凉了。

2、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3、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怜墙,推倒胡床。

4、呵呵?你这胡床的样式倒是很精巧新奇!

5、李御策马回到大都督府,洗漱之后无力的坐倒在胡床之上,倚着靠背陷入了沉思。

6、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苏轼

7、当武清再次清醒过来的时候,躺在一张胡床上,嗯,姑且叫胡床吧,以前看过电视便知道这东西叫什么。

8、胡床铺着的席子,虽然是用极为柔软的灯草编织而成,但叶藏还是觉得,自己的后背等一切和席子有接触的身体部位,都疼得格外厉害。

9、当然这只是次要原因,主要的是因为他把两床棉被都送到小萝莉那边去了,这个飘雪的夜晚,只能自己在雕花胡床上瑟瑟发抖。

10、乐儿不知是看书看的累了,还是太阳晒着实在是舒服,竟然靠着那胡床睡了过去。

11、刘彧迷迷糊糊的坐在了正中的胡床座位之上,只记得这十二个女子都在笑,有的冰释一笑,有的媚然一笑,有的在痴痴的笑,各种滋味不慎言表。

12、气候宜人,在院子中放上一个矮几,摆上几个小胡床,男人们迅速围坐。

13、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刘克庄

14、嗯,是不错,坐着比那胡床舒服,你要卖这个?

15、黄昏门外六花飞,困倚胡床醉不知。

16、三伯父走后,王宣之长出了一口气,想着当无人再来自己的小院,便关了院门,搬了胡床在小院紫藤架下纳凉,看着有些不安的秀珠跑进跑出,也不知道忙些什么。

17、袁绍就特别喜欢胡床,在邺城的府中就备了一套,每次议事他就坐在胡床上,其它人依旧是在坐席上跪坐。

猜你喜欢

  • 少年造句(精选100条)

    1、在热门音乐餐厅聚会的年轻听众中,有位来自德克萨斯州的叫奥兰多的只有14岁的少年。2、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3、少年怪

  • 少年造句(精选99条)

    1、承平百年的大华帝国硝烟燃起,南锦城纨绔少年方敢在血火中步步成长……2、别人过童年的时候,他在过少年;别人过少年的时候,他在过成年;他的人生步伐永远比别人快了那么一大步,所以他生来比他人现实,残酷,也更寂寞。云檀3、把耳垢挖干净了好好听着

  • 少年造句(精选100条)

    1、这个少年正是墨城三少墨云!在墨城,没有人不知道城主墨战有二女一子。2、醇酒美人,神兵宝马,少年的野望,有些俗套的初始……3、赵崇领过去几年在北多伦多少年榄球队及泳队任义务教练。4、孙云晓:著名教育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中

  • 少年造句(精选99条)

    1、文字这件事,仿佛京戏或杂技或女性长乳房,需要幼功,少年时缺少熏陶和发展,长大再用功也没多大用。2、本文荣获第八届全国青少年“春蕾杯”征文活动一等奖。3、痤疮是一种皮脂腺状态,常起病于少年期,由于雄性激素的刺激,皮脂腺增大,产生油脂并堵塞

  • 少年造句(精选100条)

    1、月光下的酒肆中,穿着金黄色华服的少年轻叹口气,随后眼中闪过一缕决然之色,慢慢张开嘴道。2、把耻辱洗光!是的,多少年了,谁还记得,这是曾是刑场?行人的脚步,来来往往。3、曹文轩是少年小说创作的重镇,他在少年小说的创作和理论建构方面都有重要

  • 少年造句(精选100条)

    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2、看一场梁祝奇缘,听一次阳关三叠,赏一回花落花开,品一杯茗香扑鼻,翻一页幸福日记,说一段少年往事,问一声朋友可好?发一条祝福短信,愿开心每天。3、彼国以医士巡行都邑,选精壮少年入营,操练三年有成,方许授

  • 少年造句(精选100条)

    1、可一个美貌少年却让我常常雨恨云愁。2、那头发稀疏少年不禁反唇相讥。3、袅袅余音拂过绿藤银花,似吹在少年脸上,声音虽悦耳动听,那清丽的螓首蛾眉间,却带有一丝愠色。4、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5、有道是“

  • 少年造句(精选100条)

    1、多少年前,贫穷使我们的生活困难;又经历了多少年,我们的生活才拥有美好的今天。在党的带领下,我们依然会有美好的明天。祝福党的未来依然顺利。2、探索性少年小说用这一共同特征展示着它的价值与偏失。3、3年前,大连某中学刚升入初三的晓康,经学校